山友户外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4825|回复: 146

zt 九死一生攀高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九死一生攀高峰
作者:李致新、王勇峰


       这里讲的是两个人的故事:李致新和王勇峰。他们被称做是“登山双子星”,相伴相随十几年,走遍七大洲最高峰。他们那么相同,有着共同的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他们又那么不同,有着迥然不同的性格。

       对于李致新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小兔子跳舞的故事。1998 年7 月,梅里雪山遇难勇士的遗骸被发现,中国登山队搜索,我随队采访。那是一次伤心的旅程。山的美丽和残酷让人心凉,下山的整个过程中心里都是痛苦着的。就在远远的还能望见梅里的山路上,李致新问我:“见过小兔子跳舞吗?”面对他突兀的发问,我很茫然。他说他见过。他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清晨去打草,在微微的晨曦中,在带着露珠的草丛后面,小兔子在跳舞。他说这话的时候,车正拐过一个弯路,梅里闪了出来。因为这只跳舞的兔子,梅里看起来竟也亲切而温暖了。

       而对于王勇峰,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口哨。攀岩的时候,修路的时候,会传来他的口哨,没有什么旋律,随心所欲的响着,从中能感受他的快乐和怡然。山里山外的王勇峰是截然不同的,生活中,他是懵懂的,丢三落四,一进山就那么的不同,站在他旁边甚至能感觉到他的头脑的清晰。他也爱讲些山的故事,但大多是那些大悲大喜的,在他的山里没有什么花呀草呀的,也很少诗情画意。这就是他们的不同。同样的爱山,却用着不同的方式。认识他们会了解山的两面:浪漫
与壮美。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登山仿佛是命运的安排

                                                                                李致新

        1975 年中国登山队再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那年我13 岁,上四年级。当时我们学校只有一份报纸——《人民日报》。我那时候是校长很喜欢的一个学生,每天有一个任务是去供销社取报纸。

      《珠穆朗玛一青松》,这个标题到现在我也能脱口而出。那篇文章很大的篇幅是讲当时登山队的政委吴宗岳,他为了记录登顶的成功和登山运动员的精神风貌,冒着各种危险拍纪录片,因为体力消耗太大失踪了。

        那时留下的印象是登山运动特别神圣,登山运动员真的像青松一样在人们的心目中常青,但那时候没有想到自己能和他们一样。我们成长的年代,正是学习黄继光、董存瑞、王进喜这些英雄的时代。英雄很容易走进我们的生活。很想和人说说我小时候的事儿,那是人生一段难忘的时光。小时候我的家乡没有山,只有丘陵,比较危险的陡崖也就几十米高。有一次春游的时候我爬上去,老师急得直批评我。她肯定没有想到,她的学生后来爬到了一个比一个高的山上。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我家菜地就在学校的前边,家长让我看菜地,我天天坐在墙头上看学生上课,自己也想上。可我妈妈不让我上,我就蹲在教室外面听人家上课,回家就哭。妈妈拿我没办法,让我插班上了学。

       我们那里学校的条件很差,桌椅是水泥做的,因为是插班,我和另外两名同学用一套桌椅。小学时最得意的一件事是在全校背《为人民服务》。那时候广播里老放“老三篇”。没上学不识字的时候我就会背了。校长让我站在凳子上背给大家听。

        高考那年正是彭加木遇难的那年,他失踪后,国家曾派人去找。当时我理解的那种寻找,就好像是家里的孩子丢了,拉开大网满城找呗。那时很奇怪,怎么会找不到?那时候怎么也想不到自然有多大。因为正是崇拜英雄的时代,我报考了武汉和长春地质学院。那时候还有一个特幼稚的想法,学地质可以四处走。小时候我家有个邻居,是个采购员,总是五湖四海地溜达,那时候我最羡慕的人就是他,一度的人生理想就是当个采购员。

       念中学时最大的心愿是考上大连工学院的化学工程系。在中学,化学是我最得意的一门功课,我的梦想是当中国的门捷列夫。但功课拉了后腿。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农村到城市,很多功课对于我来说都是陌生的,像生物和外语,在农村都没有学过。在农村只学过两个星期的日语,高考时外语就选择了日语。学校里学的是英语,我只能跟着广播学日语。早上上学要坐1 个多小时的车,我就在出门前把日语广播录下来,路上和中午在学校听。那时候家里条件很不好,学习的地方都没有,我就拿着爸爸的工会证,放学后去大连市工会的工人文化馆看书。这么读完了高中的最后一年。最终进了武汉地质大学。

       上了大学,我发现了自己的跑步才能。以前喜欢踢足球,不知道自己还挺能跑。有一次体育课上测试1500 米,我跑了个第二,第一名是体育特招生。我一下发现了跑步的乐趣。武汉地质大学是个环境优美的学校,有山有水,于是,每天早上,我都要绕着学校跑几圈。因为跑步,我认识了王勇峰。

       大二那年学校开运动会,王勇峰跑1500 米,我也跑1500 米,当时他是校队的长跑队员。跑到最后一圈时,我差点儿超了他,他急了,开始加速,当然,他拿了第一。他们班那么多女生给他加油,一看人缘还不错。下了场,他过来和我打招呼,我们就算是认识了。大三的时候,有一天正在饭堂吃饭,王勇峰过来跟我说:“学校组织了一个登山队,你想不想参加?”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吗?有登山队?”我听了挺高兴,小时候的记忆一下子想了起来。但当时登山队不要我们水文系的,只要和高山工作密切相关的地质系、矿产系和物探系的。王勇峰因为是校运动队的,近水楼台先得月了。他向我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学校在几百个报名者中筛选24 个,低压舱等一系列的测试已经进行完了,但有一个老师退出去了,因而还有一个名额。他指点我去找纪老师。我摸到纪老师家,见到他的第一句话是:“我想参加登山队。”

      纪老师在我们学校搞了很多年的科考工作,也是一个经验丰富的登山家,脚趾也在登山中冻掉了。

       他问我:“为什么要登山?”

      我一下子愣住了,来之前可从没想过这个问题,突发奇想:“第一,我喜欢登山。”我想这是说服老师最重要的。现在选队员,也要看他是不是真正喜欢登山,有没有为这个事业献身的精神。这是一个登山运动员的首要素质,硬拉进来是不行的。“第二,听说将来还要和日本队合作,我会日语。’其实,我那时的日语水平只够问个好。“第三,我是东北人,我抗冻。”实际上,南方人抗冻,我那些南方同学冬天就睡在一个棉套上。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一听,就同意了,说只要系里同意就没问题。

       当时很多人的心理是想去高原看看,去山里看看,看看冰塔林、雪山。当时我也有这种想法,即使以后当不了登山运动员也没关系。有一点没有想到的是:纪老师的问题我居然用了15 年的时间也没有回答出来,越是到后来,问我这个问题的人越多,而我,也在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要登山?高山反应损伤着身体,疲劳折磨着意志,时时刻刻地威胁着生命。真的像孟子说的那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但还要一次次向山而去。我想,这是用一生的时间也无法回答的一个问题。

        听了纪老师的话,我直接去找系主任谈,这之前我还从没和他说过话呢。他说,作为咱
们系的学生能去当然是好事,但要把功课安排好。

        现在想起来,一切就像是命运的安排。如果没有王勇峰的那句话,如果没有那么开明的
老师,如果真像其他队员那样去做低压舱这样的专业测试,我可能永远和登山无缘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第一次进山,我发现,我和山挺亲近

       没练几天就开拔到位于青海的阿尼玛卿山。阿尼玛卿主峰6282 米,二峰6268 米,我们当时的计划是登二峰。到了一看,老师认为难度太大,决定登三峰:海拔6090 米。

       真正到自然之中,这是第一次。一切都那么吸引人,尽管自然也有可怕的地方。传说当地有野人,有熊,甚至有人被熊追死的传说。但这都无法削弱自然的魅力和诱惑。

       刚到大本营的时候高山反应很强烈,头疼,睡不着觉。而我当时正是争强好胜的年纪,咬着牙挺着。我们当时有一匹马,累了可以骑马,可马也驮了很多东西,我们都不舍得骑。走到海拔4600 米一4700 米的时候,走着走着就趴在马背上喘,我喘马也喘。越走高原反应越强。

      有生以来第一次走那么多的路,走到天蒙蒙黑了,才到4700 米的营地。

      到了营地还不能休息,要搭帐篷、烧水、做饭,有的同学受不了了,一头钻进了帐篷。我放下东西开始帮老师干活。

       当时心里特别不平衡,进山之前,老师就说过要做这些事,可凭什么就有人不干活去休息呢,这个时候,谁不累呀?当然,生气是生气,手里并没有停,活儿总得有人干。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了以后才发现,这其实是一个登山家必备的素质。登山也需要这种精神,不管多苦,多累,咬着牙也要做这些事情,否则不要说登顶了,就是第二天的行军也泡汤了,这是登山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有人说,登山是一种繁琐美,有一定道理,每天几乎是在背着“家”走,每天都要重复着一些生活。这种生活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而且是越疲劳的时候越要干。

       因为表现不错,老师选定我和另外两个人为登顶队员。

       王勇峰等3 个队员是支援队员。支援队员是登山中合作精神的最好体现。他们要帮助登顶队员建营地、修路、运输食品和装备,为登顶队员做好准备,往往是到最后,这些支援队员的体力已经达不到登顶的要求了,看着登顶队员冲上顶峰,而自己下撤。几乎每个登山队员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海拔5500 米左右修建二号营地的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本来计划王勇峰他们把东西运到那里就撤下来,但老师一看那里的地形很危险,不敢让他们自己下撤。决定把他们留下,和我们一起登顶。这样,我们一个组的东西,两个组用。

        当时天气很热。一到营地,就有人迫不及待地要喝水。于是帐篷没搭好,我就开始生火,我于这活儿很拿手。点着火,水正要开的时候,锅翻了,就听着锅“丁零当嘟”下了山。我们只带了一个锅,没了。最后是用罐头瓶子化雪喝,准备第二天登顶。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豁达、开朗、有韧性,是一个登山者的基本素质


                                                                                   王勇峰

      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练长跑。因为我爹说要锻炼我的意志。集宁冬天那个冷呀,别人都戴着棉帽子的时候,我戴一个耳套就跑出去了,一天早晨跑上四五千米。

      据说很小的时候我很聪明,但那时候不爱学习就爱玩。

      我小时候特别淘气,在马路上撒钉子,在一边欢天喜地地看自行车“狐卿狐卿”倒;庄稼熟了跑到地里偷庄稼;钻进火车车厢里偷西瓜……。总之,一个坏孩子能干的事都干了。后来上了初中,也不愿意上学。还是淘气,也不像人家似的顶天立地地淘气,蔫淘。学校差点儿给我处分。因为我妈妈身体不好,老师才—一隐瞒了我的“事迹”。到了初二那年,我的命运发生了转机。

       那年,学校选拔数学竞赛的学生,考初中四则运算,我居然选上了。经过老师一番辅导,我居然代表学校参加市里的数学竞赛。拿到市数学竞赛试题时,我发现只有一道题眼熟,当时想,就做这一道吧,做呀做,居然榜上有名了,我拿了一个第二名。3 个“居然”把我推上了当好孩子的路。

       就在我想当一个好孩子的时候,我们换了一个厉害的老师。让你学习你真得学,不听就打,那时候我没少挨打。印象最深的是上几何,画辅助线用虚线,我老用实线,老师冲着我的后脖子就是一巴掌,把我疼坏了,一辈子也忘不了辅助线用虚线。

        到初中快毕业的时候,我发现做一个好孩子是挺好的事,就认真念书了。到了高中,凭着数学成绩进了市重点中学,还进了重点班。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进了重点班,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谁的功课都比我好,我们班一共50 人,我排名40,能有感觉吗?我想,反正是赶不上了,算了吧,还不如好好玩玩呢。就约上一些伙伴,这个星期天骑车往东走20 公里,下个星期天往西走20 公里,感觉真好。回来跟大人讲我们到过的一些地方,他们都没听说过。集宁附近的山、树、水我几乎都见过了。

       越来越发现学习是件没意思的事儿,到野外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儿。于是,在高中,只留下一件得意的事。

       那是在高一运动会上,老师让我参加1500 米的比赛。当时大家都没太把比赛当回事,穿着棉衣。棉裤、大头棉靴,就上场了。我可不一样,第一次参加比赛,可当回事儿了,非常认真,穿着单衣单裤,一双球鞋。集宁的冬天多冷呀,把我冻坏了。发令枪一响就冲了出去,多冷呀,只有玩命跑。一看遥遥领先,心里更高兴了,任鼻涕横飞,拿了一个第一。那一次是真幸福,知道了成就感是个啥滋味。学校一看我跑得不错,让我参加校队训练,到了那儿,人家也是单衣单裤了,我就没戏了。

       就这样愉快地在东奔西跑中等来了高考。高考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奇迹。我在班里的名次一直是35 名,高考的时候,一没有压力就超常发挥了,居然考了个17 名,把我乐坏了。惟一的遗憾是,分数上了重点线了,只有放弃军官梦,进武汉地质学院了。我一直的梦想是当一个拿破仑那样的将军,阴差阳错进了武汉地质学院之后,还是做着将军梦,抱着军事方面的书苦读。那时候,我在同学中很有煽动性,原因就是总给他们讲战争故事,讲故事时那种豪气满胸的感觉一辈子难忘。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没有人强势插入啊!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进了大学,我爱玩的特长得到了发挥。第一次参加运动会,就跑了一个5000 米的第一名。当时特别想进校队,老在体育教研室门外转悠。后来,老师问我,想练练吗?我说想,他说,那先跟着练吧。

      我可是真练,别人跑1500 米,我跑2000 米,从来不偷懒。我似乎就是这么一个人,什么事情都喜欢做到极致,不出现极限不罢休。这在后来1993 年登珠穆朗玛峰时最明显,那一次,体力严重透支,直到今天也无法恢复,总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在当时,因为这股劲儿,老师收我进了校队,在长跑里,我找到了一种成就感和归属感。进了大学,我死心塌地做好学生了。入学1 个月后,我当了班长,开始全心全意当这个班长。有人训练晚了,或是下自习晚了,我把饭打回来放在宿舍。刚进学校的时候,很多人不会缝被子,我就给他们缝被子。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那时候,李致新是他们班的团支部书记,经常说个山东快书什么的,记得常说的是《剃头》:“当的格当,当的格当,扣你二斗红高粱。”他那时候的愿望就是在运动会上“开”我,一到跑1500 米的时候,他们班加油时喊的都是“开了他!开了他!”当然,他们一次也没成功。
发表于 2012-11-1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勉强捧场...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三的时候,听说学校要组建登山队,我非常高兴。当时有一个想法,登山是要经过生死考验的,如果一个人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了,还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我一直坚信自己能做大事,而要做大事就要经得起考验。登山当然是最好的考验。但登山是和科考结合在一起的,不要水文系的。我开始四处运动,找系里,找体育教研室,找团委,到哪里都是一句话:我要登山。后来学校就让我去参加测试了。高压舱、低压舱、戴沙袋,统统都过了。当时学校这方面活动不是特别多,没有什么经验,所以测试非常严格,眼睛必须1.5 以上,要能背着20 多公斤沙袋走半个多小时,如果当时李致新参加了测试,肯定进不了登山队,他那时候就戴眼镜,冲这一条就没戏。当时每道关都刷下来一大批人。

       后来就碰上了李致新,告诉了他这个消息。

       登山诞生于浪漫的爱情故事,但进了山,你不会有一丝浪漫的感觉。

      现代登山运动诞生于18 世纪欧洲西部的阿尔卑斯山区。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高山海拔3000 米一4000 米的雪线附近,即接近“高山植物禁区”的地带,往往生长着一种野花——“高山玫瑰”。摘采这种野花是很困难的。据说很久很久以来,阿尔卑斯山区的居民一直流行这样的风俗:当小伙子向姑娘求爱时,为了表示他对爱情的忠诚,就必须战胜重重困难和危险,勇敢地登上高山,采来“高山玫瑰”,献给自己心爱的姑娘。直至今天,阿尔卑斯山区的居民仍然保留着这种习俗。长此以往,在阿尔卑斯山区的登山活动,便发展成一种为广大群众爱好和踊跃参加的运动。将登山运动和这个动人的传说联系到一起,不管事实如何,或许人们是宁可信其有的。

       较可靠的说法是:18 世纪中期,阿尔卑斯山以其复杂的山体结构、气象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的注意。1760 年,日内瓦一位名叫德索修尔的年轻科学家,在考察阿尔卑斯山区时,对勃朗峰的巨大冰川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他自己的攀登却未能成功。于是,他在山脚下的沙莫尼村口贴了这样一张告示:“为了探明勃朗峰顶上的情况,谁要是能够登上它的顶峰,或找到登上顶峰的道路,将以重金奖赏。”布告贴出后,没有人响应,一直到26 年后的1786 年,才由沙莫尼村的医生帕卡尔邀约当地石匠巴尔玛,结伴于当年8 月8 日登上了勃朗峰。一年后,德索修尔自己身带所需仪器,由巴尔玛为向导,率领一支20 多人的队伍登上了勃朗峰,验证了帕卡尔和巴尔玛的首攀事实。现代登山运动便由此诞生。英国大百科全书“登山”条目下,采用的便是这种说法。由于现代登山运动兴起于阿尔卑斯山区,在世界各国,登山运动便又被人们称之为“阿尔卑斯运动”。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19 世纪中期,阿尔卑斯山区的登山运动发展很快。1885 年一1895 年十年间,阿尔卑斯山脉20 座4000 米以上高峰相继被征服。在征服这些山峰的运动员中,成绩最突出的是英国人温帕,和他的队友们,在首次登上古兰特·焦拉斯峰(4184 米)、埃格优卫尔特峰(4122米)之后,又登上了在当时被认为是无法登顶的4478 米的玛达布隆峰——阿尔卑斯山脉最后一座4000 米以上的高峰。

    在此之后,现代登山运动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是由仅仅使用如四齿冰爪、麻绳、登山杖等简单装备技术水平低下,只能选择容易和安全的路线攀登的初期简单形式的登山,向拥有各种用途的岩石锥、冰镐、金属挂梯、三齿钉鞋、铁锁、绳结等复杂装备,已掌握了一定岩石和冰雪作业技术,开始朝难度较大的路线挑战的高难度技术型登山发展。

     二是把登山运动向世界范围推广。19 世纪末,登山家们把注意力大部分放到了南美的安第斯山、北美的落基山、非洲的一些山脉以及中亚的高加索山脉。进入20 世纪以后,他们的目光又更多地转移到了喜马拉雅山区。当然,这一时期登山活动的中心,仍然是阿尔卑斯山区。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一些登山运动较发达国家的登山运动员,开始向当时被视为不可超越的“三大北壁”,即海拔4478 米的玛达布隆峰的北壁、海拔4184 米的古兰特·焦拉斯峰的北壁和海拔3970 米的埃格尔峰的北壁挑战。

     1931 年,出生于德国慕尼黑的朗茨·舒米特和托尼·舒米特兄弟二人,用两天的时间,首次从全长1100 米、个别路段还有雪崩危险、公认为最难攀登的玛达布隆峰北壁路线登上了顶峰。首开征服“三大北壁”的先例。舒米特兄弟俩的事迹轰动了欧洲,一时他们成了登山界令人瞩目的英雄。

      1935 年夏天,德国运动员马丁·麦雅和鲁道夫·贝达二人从古兰特·焦拉斯峰的北壁登上了齿状峰群中一座山峰的顶峰;3 年后,意大利运动员里卡尔特·卡辛等又沿着这条路线登上了齿状峰群中最高的山峰。这条全长1070 米、有三分之一地段坡度近于垂直、个别地段还有小岩檐地形难点的古兰特·焦拉斯峰北壁路线,终于也被征服。

       1938 年,由德国人安德卢鲁·海克麦耶和奥地利人海因利希·哈勒两人分别率领的两个登山小组,采取互相保护、交替上升的方法,经过4 天的努力,终于沿着埃格尔峰的北壁攀登而登顶。至此,阿尔卑斯山区攀登难度最大的“三大北壁”路线,全部被人类征服。世界登山运动进入“喜马拉雅的黄金时代”的时候,中国的登山运动才刚刚起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的登山活动虽然由来已久,但是早期的登山活动,很大程度上为军事、宗教、经济目的所局限。由自觉的体育运动意识支配,作为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主要包括竞技登山和探险登山的现代登山运动,由诞生至今,不过才是近两个世纪的事情。

       在无高可登,无险可攀的情况下,仅仅在阿尔卑斯山区活动已远远不能满足各国登山运动员的需要和适应登山运动迅速发展的趋势。于是,登山活动的中心,便自然而然地由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区,转移到了拥有最多尚未攀登过的极高峰的亚洲的喜马拉雅山区。

       1950 年6 月,法国登山队的埃尔佐格和拉什纳尔,沿着西北山脊,成功地登上了世界第十座高峰,海拔8078 米的安娜普鲁那峰。这是登山运动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首次登上8000 米以上的高峰。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国登山队的成就极大地震动了国际登山界,并鼓舞了各国登山运动员,各国登山队都加快了向其他8000 米以上高峰进军的步伐。1953 年,德奥联队的奥地利人布里,登上了世界第九高峰,海拔8125 米的南迦帕尔巴特峰;同年,英国登山队的希拉里和丹增沿东南山脊,首次登上世界最高峰,海拔8848 米的珠穆朗玛峰;1954 年,意大利队的拉卡捷里和康潘牛恩,登上了世界第二高峰,海拔8611 米的乔戈里峰;同年,奥地利队的基西、依约黑里尔和尼泊尔人潘辛格、达哇喇嘛,又登上了世界第七高峰,海拔8153 米的乔乌雅峰。1955年,英国登山队的崩德、哈尔基、布劳恩和斯特列切尔登上了海拔8585 米的世界第三高峰金城章嘉峰;同年,法印联队的佛朗哥、切林库金、曼温、列鲁、库别、布也、威阿列技及尼泊尔人几阿尔村、尔布又登上世界第五高峰,海拔8470 米的玛卡鲁峰。

       当中国的现代登山运动刚刚踩到起跑线时,世界登山运动已进入登山史上“喜马拉雅的
黄金时代”。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在阿尼玛卿,我真正认识了王勇峰

                                                                              李致新


      我和王勇峰在训练中慢慢熟悉了,又经常在一起踢球。他是他们班的主力,我是我们班的主力。有一次,我们争球,他速度快,一绕,就把我超过去了,我也追不上他,就在后面使了一个小绊儿,他“吧卿”一声就趴在地上了。他也老实,趴在地上说:“致新,你跟我来这个?”想起来真好笑。勇峰一直是一个豁达不计较的人。

      但真正了解他,还是在阿尼玛卿。

      进山之前,我们在西宁既要训练也要采购进山食品。一天在街上逛的时候,正好看到卖羊羔皮的,白白的软软的,看着可好了。我就想,爸爸妈妈身体不好,可以买回去给他们做衣服, 多暖和。王勇峰一听就帮我问价钱,“6O 块钱一张。”“太贵了。”当时我也不知道应该是多少钱,就随口说了一句,那人说:“没关系,买不买,先看看。”还把我们拉到他住的招待所去看货,我有些不想去,人生地不熟的,心里不塌实。可王勇峰说,去吧,看看怕什么。到那一看,人家一屋子的羊羔皮,让我们挑,可我们身上真的没带钱,再说,买也要下了山买,不可能买了背上山呀。我就说,等我下次来再买吧。那个人说,你根本就不想买吧?50 块钱卖给你。后来一直降到30 元。我说,那好吧,我回去拿钱。我当时心里真没底,我还是学生,从没碰上这种事,60 块钱的东西一下降到30 块,听着心里就打鼓。另外也要回去问问老师,老师一听,说绝对不许自己出去买。我一听,更不能去了。

      那天晚上,我们正在房间里聊天,王勇峰问我还去不去买羊羔皮了。我说不去了,我觉得这是一件无所谓的事情。谁知他“咣”地一声摔门出去了。看来是生气了,当时也觉得心里有点过意不去,但很快就忘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山友户外网

GMT+8, 2024-11-25 15:23 , Processed in 0.15949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