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傳奇小楓 于 2013-1-30 11:22 编辑
野外常见危险及其防范 一、人为因素引起的危险及其防范 1、 脱离团队 在野外,脱离团队是非常危险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发前应再三强调纪律性。安排一个副领队押后。个别队员因体能下降或别的原因(例如中途径上厕所)暂时离开团队时,应马上通知前面队伍停止前时,原地休息,并安排专人陪同离队个别队员,无论什么情况,必须二人以上行动,严禁单独行动。
同时,也要做好万一脱离队伍的准备:(1)全体队员必须明确每天的路程和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不可以全部依赖领队而盲目跟从;(2)每个人都要带地图、指北针、水壶、粮食、灯具、救生盒等必需的个人装备,绝不可出现多人共用某种装备的情形。
万一离队时,如果确信自己可以继续走到目的地。就要继续前进,直到和队友会合,如果体能有限或过分恐慌,应先留在原地,再想办法回到团体行进的路线或上一次的宿营地寻找避难所,等待队友救援。 领队应随时注意清点人数,一旦发现有人离队未归,应马上安排整个团队或在原地等待或派人搜寻。 2、迷失方向 在人迹罕至的野外环境中。尤其是在灌木从生的树林里或是遍布大石头的地方,容易因看不清楚足迹而在不知不觉中迷路。有时也可能在雨中、雾中或傍晚时分因视野不开阔而迷路。
迷路时,绝不可慌乱而到处乱走,这样只会更加迷失方向。首先,必须安静下来。休息一会儿。然后,尽量找回自己有信心找到的地点。沿途要做好标记。并在本子上记录这些标记的所在位置。
要避免再一次迷路,回到自己有信心的地点后,再一次先择方向进行尝试。在沿途做好标记,并注意观察周围的地形、地貌或自然物的情况,直到找到正确的方向,并在适当时候发出求救信号。 3、没能按照计划到达营地 进行野外活动时,如果比预定的时间晚,并且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天已渐黑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如果路程很明显,现在的位置也很确定,同时也已离目的地不远的话,就可以继续前进。
但如果发生了其它的不利情况,例如下雨而气温下降,或迷路无法回到原地,或队员中有人身体不适。或在黑暗中行动很危险的话,就要预防万一而决定在当地露宿过夜。
此时,如果带有帐篷且找着可以设营的地方,那就可以按照一般的方式来设营过夜。但如果没有携带帐篷或地形处在斜坡上,无法设营时。就尽量多穿衣服,注意保暖。若是携带了食物和炉具的话,就可以用餐。为了预防万一。平是就要养成带好充足的水和应急食品的习惯。 二、户外主要危险及其防范 1、常见地貌的行走技巧 (1)碎石坡 碎石坡行走注意事项 ◆ 须身手敏捷 ◆大的碎石也有可能滚动, 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石崩 ◆ 最好找石块上已长满苔藓的地方落脚 ◆ 如果峡谷太窄而避不开,须放轻脚步,有石块下落须大喊“落石” ◆队友间距接近,以免落石因坠落的时间长而增加动能;或是一次只容许一位队友攀登,其余人在安全处等待 (2)灌木丛 灌木丛中行走注意事项 ◆ 找最短的路线 ◆穿长衣长裤 ◆ 拉开队员之间的距离(2米以上) ◆ 推开和拉开灌木枝,较低的枝条用脚踩 ◆抬起或攀着高处枝条通过 ◆碰上陡峭的地形,利用强壮的枝条做为抓手 2、动植物引起的危险及其防范 (1)毒蛇 在野外遭遇毒蛇,基本上是因为行人闯入了蛇的领地而引起的。在这些意外的接触中会引起人极大的恐慌,一旦被毒蛇本能的自我防卫而咬伤则非常危险。 预防手段 ◆准备一根手杖,行进时边打草惊蛇,因为蛇很少会主动袭击人类,受到惊吓会识趣地离开。 ◆如果发现了毒蛇,最好避而远之,这是最好的避免咬伤的办法。 ◆进行野外活动时,特别是在经常有蛇出没的地方,戴好帽子,穿长袖外套,以及穿有强韧护脚的裤子和坚韧的靴子。 ◆带好蛇药。 (2)猛兽 除了饥饿的肉食动物或受伤的猛兽以外。一般的动物很少主动袭击人类。只要我们不侵犯它们,它们不会发动攻击。但是,在狭路相逢或者我们携带的食物吸引它们时,就相当危险了。 预防手段 ◆ 在行进过程中大声地说话、吹哨子,都会惊坳一些野兽,它们会识趣地离开。 (3)蚊虫、蚂蟥 会咬伤人的蚊虫有两种:一种是蚊子、蜱、蚂蝗等吸血性昆虫,咬后不仅痛痒难忍,还会传播疟疾、脑炎等严重疾病。另一种是蜜蜂、黄蜂、大胡蜂等,被蜜蜂、黄蜂或大胡蜂叮咬后,最初会感到疼痛,接着伤口会肿大并发炎。 预防手段 ◆使用防蚊喷剂或蚊香,不过这样会污染环境。相对环保的方法是用烟熏或使用夜来香、药菊等天然防虫植物。 ◆在蚊、虻较多的地方,每天至少应用肥皂彻底清洗全身皮肤。 ◆应携带驱风油或风油精等防蚊药品。 ◆ 容易过敏性休克的病人应该携带药物,并告诉其它人如何在被叮咬后的紧急情况下给自己使用这些药物。 3、天气引起的危险及其防范
(1)暴雨 危机处理 行进中遭遇暴雨时: ◆领队应根据行进的路段和雨势的大小以及队员的身体状况迅速决定,继续行进或避雨。 ◆继续行进时,因暴雨影响能见度,应更加注意辨别方向。 ◆雨湿路滑,必要时使用安全绳,确保进行安全。 ◆避雨时,应注意保暖,防雷击,防山洪。 ◆在宿营时遭遇暴雨时: ◆根据周围地形和雨势大小决定是否要作出营地转移决定,将帐篷转移到安全地点; ◆对帐篷进行加固,挖好排水沟; ◆将帐篷内多余物品整理好,收入背包中,准备随时撤离; ◆必须轮班外出值班,一旦发现山洪暴发、泥石流等危险存在,马上撤离帐篷。 (2)洪水 引发原因 持续降雨容易引发洪水。原来清澈的水一下子变得混浊就是同山洪暴发的先兆。山洪大雨时,由于降水很急,使得地表来不及吸收雨水,动土与岩石也难以阻止雨水下泄,这些会加剧山洪的威胁。切勿低估山洪暴发的威力和速度。小溪的流水往往由于上游降下大雨,雨水会集涌而下,于数分钟内演变为巨大山洪,如游人适在溪中,极易为洪水冲走,引致伤亡。 预防手段 ◆除非是有准备的溯溪活动,否则不要沿溪涧河道远足。 ◆夏天雨季,或暴雨后切勿涉足溪涧。 ◆下雨的时候不要逗留在河道休息,尤其在下游。 ◆开始下雨时应迅速离开河道,往两岸高地走。 ◆切勿尝试越过已被河水盖过的桥梁,应迅速离开河道。 ◆同时注意不要试图徒步涉过已达膝盖的溪流。 危机处理 ◆峡谷、溪谷活动中天气恶劣变坏,下雨的时候要密切注意观察下雨量的变化。 ◆发现流水湍急,混浊及夹杂沙泥腐烂树木的时候,是山洪暴发之先兆,应迅速远离河道、溪谷。 ◆当雷暴活动加剧时,要避开最易聚水的长沟或河床以下的平坦延伸地带。 ◆山洪来临后,应先选择高大的树顶作为避难所,离开易受洪水淹没的地区,必要时应弃装向高处转移。 ◆如果不幸掉进湍急的河水里,应抓住随山洪冲来的大树木,或抓紧岸边的石块,树干或藤蔓,设法爬回岸边或等候同伴救援。 (3)雷击 预防手段 躲避雷击的方法: ◆如果气象预测有雷暴雨,不要在狭窄的山谷或者溪谷中活动。不要到高而空旷的地区活动。 ◆观测天象判断天气变化,注意塔状积云雨是否增大增强,必须在下雨之前迅速找到避雨场所。 ◆当感觉到电荷即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时,很可能就是受到电击,要立即蹲在地上施以自我保护。 ◆身上不要有任何金属物。把带在身上的一切金属物拿下放在背包中,尤其是带有金属的眼镜框、皮带扣头、登山杖等一定要拿下来。切勿打手机。 ◆水容易传电,所以有积水的地方很危险,要避免走进被淋湿或已经有水的地方,最好踏在塑胶布上或背包及其他绝缘物上。同时要穿上雨衣以避免淋湿。 ◆严禁躲在铁皮屋里。 ◆切勿在任何避雷设备下躲避。 ◆汽车往往是极好的避雷设施,可以在闪电时躲在汽车里。 ◆最好的防护场所就是洞穴、沟渠、峡谷或高大树丛下面的林间空地。 ◆如果要躲在大树或大岩石旁边,不要躲在它的正下方,而要在稍微离开这些隐蔽物且半径与其同高的圆圈内蹲下来避险。如果在露天下,应蹲在离开孤立大树的高度的两倍距离之处。 ◆根据研究,身高在这些树木和岩石高度的五分之一及以下时,避雷效果最为显著。如果在孤立的凸出物附近躲避,则该凸出物的顶部至少应高出自己的头部15--20米。 ◆在高山被子雷云笼罩时,雷电也会从侧面来袭。因而,要特别注意;山脊很危险,躲在山脊下方的平垣地区较安全。 ◆离开垂直的墙壁或悬崖,应避开裸露的山峰和山脊。 ◆野外有山洞的话可以到果进洞避雷,应离开所有垂直岩壁3米以外以免岩壁导电伤人。 ◆如果是在海岸线,躲在有许多小石头的地方半蹲下也是好办法。如果有大石头,可躲在与大石同高的距离内,但记得不要贴着大石头。 ◆如果是在空旷的山谷或者草原上,实在没有地方躲避了,找低洼地蹲下来,要尽量采取低姿势,可以双脚并拢,手放膝盖上,身向前屈,万不得以,可以坐在散乱的石块中间。不要躺下。 ◆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大家不要集中在一起,避免集体受灾。 ◆如果同时下雨,要把干燥的背包或者绳子垫在脚下。 危机处理 ◆及时急救,如有生命迹象,绝不能放弃。 ◆患者平卧,宽衣,解带。 ◆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术。 ◆用手指或者针,针刺人中穴、十宣(十指尖),涌泉、命门。 ◆等有心跳、呼吸后,再及时送医院。 (4)山体崩塌 崩塌广泛出项在山坡、河湖岸、海岸上。 引发原因 ◆通常在50米以上急陡山坡或者河、湖、海岸上,坡度在30-60度上。 ◆其次是岩溶裂缝发达,结构破碎。主要发生在暴雨、冰雪融化季节。 ◆特别是岩层面与裂缝面与山坡方向一致时,更容易发生崩塌。 ◆暴雨时或经连日豪雨,天然或人工斜坡经渗进大量雨水后,极易引致山泥倾泻,引发山体崩塌。 预防手段 ◆暴雨时或连日豪雨后,避免走近或停留在峻峭山坡附近。 ◆斜坡底部或疏水孔有大量泥水透出时,显示斜坡内的水份已饱和,斜坡之中段或顶部有裂纹或有新形成的梯级状,露出新鲜的泥土,都是山泥倾泻崩塌的先兆,应尽快远离这些斜坡。 ◆如遇山泥倾泻崩塌阻路,切勿尝试踏上浮泥前进,应立刻后退,另寻安全小径继续行程或中止行程。 危机处理 ◆队友被山泥崩塌掩没,切勿随便尝试自行拯救,避免更多人遇到伤亡 ◆立刻通知有关部门准备适当工具进行救援。 (5)泥石流 引发原因 ◆泥石流通常是每年的七八月份的雷暴雨季节比较容易发生。 怎样判定泥石流的发生: ◆正常的流水突然断流或者洪水突然增大,并拌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 ◆深谷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者闷雷声,就算是极其微声,也应判定泥石流已经形成,要速离开。 ◆河谷溪谷深处突变昏暗,并拌有塌方现象,要速离开,不是山洪就是泥石流 预防手段 ◆不要在大雨天或者连续阴雨几天,当天还下雨的情况进入溪谷。 ◆泥石流常滞后于大雨暴雨而发生。 ◆不可存侥幸心理。 危机处理 ◆不能沿沟向上或者向下跑,而应该向两侧山坡跑,快速离开河道、河谷、溪谷地带。 ◆不要在土质松软,主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 ◆要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稳的地方躲避。 ◆切勿上树躲避。 三、混合因素引起的危险及其防范 1、中暑 类型:先兆中暑,轻度中暑,深度中暑。 引发原因 ◆高温、衣着不当、缺水、疲劳过度、活动时间过长、睡眠不好。 主要症状 (1)先兆中暑 头晕、头痛、口喝、多汗、恶心、四肢无力、脉搏加快。 (2)轻度中暑 注意力不集中,意识精神迷糊,动作不协调。皮肤湿冷,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滚热,四肢温冷。 (3)深度中暑 ◆热痉孪症:大量出汗,口喝,引发肌肉痉孪(俗称抽筋)。 ◆日射症:直接太阳底下曝晒,引起脑细胞受损。 ◆热衰竭症:脱水过多,缺失盐分,年迈。 ◆热射症:高温下体力消耗太多。 预防手段 ◆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早出晚归,避开正午炎热的时间。行前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带着不好的心情或者工作压力参加活动。 ◆头部降温,短时散热。参加活动,穿着能散热的合适衣服。穿越途中,尽量用水把帽子浸湿,进行适当头部降温。在烈日照射不到的地方行走时,及时把帽子去掉短时散热; ◆休息选点,避晒通风。穿越途中,长时间的休息,休息点要选择能避开烈日曝晒及通风良好阴凉的地方休息。休息的时候要快速卸下背包,取下帽子,解开衣袖与领口纽扣,挽高腿裤,快速散热。 ◆注意行走节奏,避免过度疲劳。少量、多次、科学、合理,及时补充水分及含盐食物,适当配搭一些含丰富电解质运动饮料。 危机处理 ◆解衣、通风,脱离高温环境。(带少量冰镇饮料与冰块) ◆给予患者多次饮用清凉饮料或者电解质饮料,及时补充水分。 ◆把患者的双脚抬高,在头部适当位置涂抹清凉油,风油精,口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 ◆患者清醒后,建议停止活动,由专人陪同,及时送医院。 2、失温
引发原因 ◆衣物寒湿、体表风冷、饥饿、疲劳、年老体弱等。可以概括为:风、湿、冷。 主要症状 ◆感觉寒冷,四肢冰冷,持续发抖,脸色苍白,记忆减退,语言不清,肌肉不受意志控制,反应迟钝,性情改变或者失去理智,脉搏减缓,失去意识。 人体中心体温变化及相应症状: ◆40度-推荐的重温体温 ◆37度-正常 ◆35度-有失温症兆,发抖。 ◆33度-接近体表温度,持续发抖。 ◆31度-大脑无意识,只对刺激有反应(如针扎等) ◆30度-失去意识、昏迷 ◆28度—死亡 预防手段 ◆密切关注自身及队员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 ◆合理安排行进路线及作息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于低温环境中,及时休息并补充热量; ◆勤换衣服,保持身体干爽,注意保暖防寒。 危机处理 ◆保持体力,停止活动或者紧急扎营,不断进食高热量食物。 ◆脱离低温恶劣环境,及时脱下寒湿衣物,更换保暖温暖衣物。 ◆防止继续失温,协助重获体温,进食热糖水。 ◆保持清醒,给予消化热食,平卧往睡袋里丢热水瓶或者施救者体温传导。 ◆意识迷糊,状态严重者,采用40度温水浸泡。 ◆失去意识,人工呼吸,40度以下温水从肛门大肠灌洗方式直接回温。 3、脱水 引发原因 ◆高温、呕吐、腹泻 主要症状 ◆口渴,尿量减少,尿色变深,皮肤起皱,体力疲劳,食欲下降等早期症状 预防手段 ◆视出汗情况,在运动前、中、后分别少量多次补充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既保障健康又提高体能。 4、烫伤 危机处理 ◆冷却受伤部位,用冷水冲洗伤肢冷却烧伤处。 ◆脱掉伤处的手表、戒指、衣物。 ◆消毒敷料(或清洗手巾、衣物等)复盖伤处。 ◆勿刺破水泡,伤处勿涂药膏,勿粘贴受伤皮肤。 5、水疱 预防手段 ◆不要穿新的徒步鞋进行长距离行军、穿越。 ◆袜子、鞋要选择合脚的。 ◆垫高鞋垫可减少摩擦。 ◆穿袜子可减少水疱产生的状况。 ◆撒爽身粉和涂凡士林可减少摩擦。 危机处理及注意事项 ◆将大水疱或容易破裂水疱刺破,以利其中的液体排出。 ◆用斜纹棉布做成圈状,套住水疱,可承受每日活动的震动及磨擦。 ◆要刺破水疱前,记得消毒戳针(可用火烧红针)。 ◆刺破水疱后勿将皮掀掉,因为这块皮可保护伤口。 ◆三合一抗生素可除去水疱的细菌感染。 ◆用简便方式覆盖,如创可贴等。 ◆透气对伤口有益。 ◆纱布一旦湿了,就应该替换。 6、割伤及擦伤 危机处理 ◆以直接施压的方式止血,在伤口处放一块清洁能吸水的布,以手压紧,通常会一两分钟内止血。 ◆若血流不止,请将受伤的地方高举超过心脏,以减低伤口的血压,可遏阻流血。 ◆清洁伤口可以清水轻轻洗净,一天两次。 ◆用弹性绷带绑住伤口,但勿阻碍血液循环。 ◆伤口若血流不止,应先压住伤口离心脏最近的加压止血点,待一分钟后若未止血再予以紧压。 ◆所谓加压止血点便是能测量到脉搏的部位。 ◆勿使用止血带,以免因血液循环被阻断,而失去受伤的手或脚。 ◆保湿伤口,以免伤口因暴露在空气中,而减缓新细胞生长。 ◆二十四小时内注射破伤风预防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