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友户外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679|回复: 6

分享摄影基础知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4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突然心血来潮买了一长焦相机,买回来以后突然想起自己是一个摄影白痴:~)于是赶紧到网上收罗了一些摄影的基础知识,发现有一个帖子的内容对于象我这种由"摄影白痴"转换到"新手入门"的角色还比较管用,所以转发过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哈!

1.焦距:
[$nbsp][$nbsp][$nbsp] 相机的镜头是一组透镜,当平行光线穿过透镜时,会会聚到一点上,这个点叫做焦点,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就称为焦距。焦距固定的镜头,即定焦镜头;焦距可以调节变化的镜头,就是变焦镜头。在摄影领域,焦距主要反映了镜头视角的大小。对于传统135相机而言,50mm左右的镜头的视角与人眼接近,拍摄时不变形,称为标准镜头,一般涵盖40-70mm的范围,18-40mm称为广角或短焦镜头,70-135mm称为中焦镜头,135-500mm称为长焦镜头,500mm以上称为望远镜头,18mm以下称为鱼眼或超广角镜头,这种范围的划分只是人们的习惯,并没有严格的定义。数码相机的CCD一般比135胶片小得多,所以,相同视角,其镜头焦距也短很多,例如,使用0.33"CCD的数码相机,使用约13mm镜头时,其视角大概相当于135相机50mm的标准镜头。由于各数码相机生产厂商所采用的CCD规格型号不同,所以,大家都采用“相当于35mm相机(即135相机)焦距”的说法。
2.景深
[$nbsp][$nbsp][$nbsp] 在进行拍摄时,调节相机镜头,使距离相机一定距离的景物清晰成像的过程,叫做对焦,那个景物所在的点,称为对焦点,因为“清晰”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概念,所以,对焦点前(靠近相机)、后一定距离内的景物的成像都可以是清晰的,这个前后范围的总和,就叫做景深,意思是只要在这个范围之内的景物,都能清楚地拍摄到。
景深的大小,首先与镜头焦距有关,焦距长的镜头,景深小,焦距短的镜头景深大。其次,景深与光圈有关,光圈越小(数值越大,例如f16的光圈比f11的光圈小),景深就越大;光圈越大(数值越小,例如f2.8的光圈大于f5.6)景深就越大。其次,前景深小于后后景深,也就是说,精确对焦之后,对焦点前面只有很短一点距离内的景物能清晰成像,而对焦点后面很长一段距离内的景物,都是清晰的。
3.超焦距
[$nbsp][$nbsp][$nbsp] 由于镜头的后景深比较大,人们称对焦点以后的能清晰成像的距离为超焦距。傻瓜相机一般就利用了超焦距,利用短焦镜头在一定距离之后的景物都能比较清晰成像的特点,省去对焦功能,所以,一般低档的傻瓜相机并不能自动对焦,只是利用了超焦距而已。正如前面所说的,“清晰”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超焦距范围内的景物并非真正的清晰成像,由于不在对焦点上,肯定是模糊的,,只是模糊的程度一般人能够接受而已,这就是傻瓜相机拍摄的底片不能放大得太大得原因。
4.AF(Auto Focus)自动对焦
[$nbsp][$nbsp][$nbsp] 自动对焦有几种方式,根据控制原理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
主动式自动对焦通过相机发射一种射线(一般是红外线),根据反射回来的射线信号确定被摄体的距离,再自动调节镜头,实现自动对焦。这是最早开发的自动对焦方式,比较容易实现,反应速度快,成本低,多用于中档傻瓜相机。这种方式精确度有限,且容易产生误对焦,例如当被摄体前有玻璃等反射体时,相机不能正确分辨。
被动式对焦有一点仿生学的味道,是分析物体的成像判断是否已经聚焦,比较精确,但技术复杂,成本高,而且在低照度条件下难以准确聚焦,多用于高档专业相机。一些高智能相机还可以锁定运动的被摄体甚至眼控对焦。
5.AE(Auto Expose)自动曝光
[$nbsp][$nbsp][$nbsp] 自动曝光就是相机根据光线条件自动确定曝光量。
从根本测光原理上分可分两种:入射式和反射式。入射式就是测量照射到相机上的光线的亮度来确定曝光组合,这是一种简单粗略的控制,多用于低档相机 。反射式是测量被摄体的实际亮度,也就是成像的亮度来确定曝光组合,这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方式。
从测光计量方式上分,可以分点测光自动曝光、中央重点自动曝光、多点平衡自动曝光等,各有优缺点,分别适应于不同的光线条件或拍摄目的。
从控制过程上分,可分为光圈优先、快门优先、混合优先、程序控制、预定模式几种。顾名思义,光圈优先就是,先确定使用的光圈,相机根据计算出的曝光量确定合适的快门速度,这种方式适用于需要预定景深或者配合闪光灯调配光比的场合;速度优先就是先确定快门速度,让相机选择合适的光圈大小,使用于拍摄动体;混合优先是弥补单一优先的不足而先确定光圈或快门的范围,再由相机确定曝光组合;程序控制是让相机按照预先编定的控制程序曝光;预定模式,是生产厂家根据几种常见的光线条件,预设了比较合理的曝光参数供拍摄时选择,一般有:夜景、风光、人像、运动等几种。
6.红眼
[$nbsp][$nbsp][$nbsp] 指在用闪光灯拍摄人像时,由于被摄者眼底血管的反光,使拍出照片上人的眼睛中有一个红点的现象。
7.白平衡
[$nbsp][$nbsp][$nbsp] 由于不同的光照条件的光谱特性不同,拍出的照片常常会偏色,例如,在日光灯下会偏蓝、在白炽灯下会偏黄等。为了消除或减轻这种色偏,数码相机和摄象机可根据不同的光线条件调节色彩设置,以使照片颜色尽量不失真,使颜色还原正常。因为这种调节常常以白色为基准,故称白平衡。
[$nbsp]
光的种类[$nbsp][$nbsp]
光的基本方位是由相机所处的位置决定的,根据光源的方向可分成以下几类:
1、正面光
[$nbsp][$nbsp][$nbsp] 摄影者背对太阳,即由摄影机后面射来的光线,亦称 顺光。因为被摄体的所有部分都沐浴在直射光中,面对相 机部分到处有光,所得结果是一张缺乏影调层次的影像。 用正面光特别是高的正面光拍摄面部时,可能不好看。
2、前侧光
[$nbsp][$nbsp][$nbsp] 前侧光,也称斜射光,光线投射的方向与景物、照相 机成45度左右的水平角度,这类光照出现在上午九、十点 种和下午三、四点种。这种光线比较符合人们日常生活中 的视觉习惯。被照明的景物,投影落到斜侧面,有明显的 明暗差别,可较好的表现景物的质感。45度侧光可产生光 影间排列,使景物有丰富的影调,突出深度,产生立体感 的效果。尤其能将表面结构的质地精细地显示出来。
3、侧光
[$nbsp][$nbsp][$nbsp] 侧光,即来自景物左侧或右侧的光线,同景物、摄影 机成90度左右的水平角度。这种光线能产生明显的强烈对 比。影子修长而富有表现力,表面结构十分明显,每一个 细小的隆起处都产生明显的影子。采用侧光摄影,可造成 较强烈的造型效果。人物摄影中,也往往用侧光来表现人 物的特定情绪。有时也把侧光用作装饰光,突出表现画面 的某一局部或细部。
4、逆光
[$nbsp][$nbsp][$nbsp][$nbsp] 逆光是指从摄影机相对方向射来的光线,白光勾画出 景物的边缘,并与景物之间造成纵深感。用逆光拍摄外景 和远景,可使画面晶莹透亮,色彩清新,富有生气。用逆 光表现晨物,可使景物的影调层次丰富。采用逆光,被摄 对象在明亮的背景前会呈现暗色的剪影,这种高反差影像 既简单又有表现力。
5、顶光
[$nbsp][$nbsp][$nbsp] 顶光,即来自顶部的光线,与景物、摄影机成90度左 右的垂直角度。人物在这种光线下,其头顶、前额、鼻头 很亮,下眼窝,两腮和鼻子下面完全处于阴影之中,造成 一种反常,奇特的形态。因此,一般都避免使用这种光线 拍摄人物。
数码相机摄影技巧[$nbsp][$nbsp][$nbsp]
随着数码的不断普及,数码相机(DC)已不再是罕有的物体。而数字化的今天,对人们在原来的拍摄技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少初级用户反映:数码相机拍摄出来的图片暗淡,欠缺活力、噪点多、景深浅(特别在微距模式下)、偏色等。但摄影本来就是心灵与光线沟通的桥梁,要掌握传统拍摄技艺并非易事。下面就让笔者为大家简述一下数码相机在拍摄中必需注意的问题,同时也讲述一些拍摄前后的事项。
1、浏览说明书
  很多用户都不喜欢厚而繁琐的产品说明书,一般买数码相机购回后都喜欢自行摸索。当然,在摸索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惊喜,但这会花费的不少时间,而且也不能以最短的时间系统了解你手中的产品的特性;如果看过说明说后再操作的话还可以避免一些错误操作。因此在初接触新品时,应简要先浏览一回厂家为大家用心汇编的说明书,熟悉一下数码相机的基本菜单与功能。以后再有所不明时也可以翻一翻它,会有所收获的。
2、合理选用图像格式
  我们都很清楚,数码照片的质量与象素(分辨率)有关,象素越高图像质量就会越好。而经实际情况的推算,200 万象素的数码相机大约与 1200 dpi 的扫描仪拥有同等的数字影像撷取能力,而 600 万象素的数码相机则可视为与 2400 dpi 的扫瞄器同级。若只是使用一般的平台扫描仪进行相片数字化,那么数码相机只要 200 万 ~ 300 万象素就可轻易地胜过 35 mm 相机了。不过,如果输出 4"x6",约 A6 大小,使用 200-300 万象素足可满足一般人的需求。而若只是用于电脑72 dpi的显示器,要求就更低了,分辨率为1024X768,才约为80万象素,任何一台二百万级别的DC都可以游刃有余。因为数码相机储存空间有限,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分辨率,如:只用于PC的,对于本人的SONY DSC-S75一般使用1280X960;如应用于印刷,一般采用1600X1200;拍生活照时当然用2048X1536。在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压缩标准也采用STANDARD,这可比FINE的压缩标准存多一半的图片呢!
3、 构图与思考
  对于摄影有一定了解的用户来说,都清楚明白准确构图的重要性。如:若不是拍摄特写,一般应把主体放在画面的1/3处,同时尽量避开杂乱的背景,从特别的视角来拍摄,尽量捕捉物体的细节与个性,利用一些斜线或曲线的背景构图会让整体画面看上去更为生动。
另外,我们要善于运用二维的眼光观察。因为摄影只有二维空间,它通过透视关系(即光和影的造型效果为参照物)来表现空间感,不同于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三维人眼。不过,现时的数码相机绝大部份都有直观LCD取景屏,而且其视野率均在90%以上,有些接近100%,如S75就达99%。可以直截了当地观察到空间感和距离感是否足够,可做出及时的调整。不过一般的数码相机LCD的分辨率都比较低,清晰度一般不能令人满意,但笔都对S75还是挺满意的。可也不能迷信于它,因为在实际上使用中发现:在LCD中显示曝光轻微过度,在电脑的显示器中显示曝光量度刚好。这也是有部份用户总是拍出暗淡图片之因。
  而且LCD耗电量也一直让"色友"们头痛,因此有不少"色友"在拍摄中还是习惯于使用光学取景器,就考虑到光学取景器的视野率只有80%-90%,而在拍摄近特写还要记得它可是旁轴的呀!当然,想拍出壮观的画面还得闭上一只眼睛,用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搭一个"镜框",把眼前的景象想象成一幅印在书里或挂在墙上的画……
总之,相机是拍摄的结束,之前的过程才是关键。
4、 不要迷信DC的自动模式
  首先,和传统相机另一个最大的差别是DC有一个白平衡。这有点类似于传统摄影中的色温,也正是由于初学者没有重视这白平衡,所以才会生产偏色。DC一般都提供有自动、室内、室外、手动四种模式,初学者都信赖AUTO,可往往拍出的图片偏了某一颜色,只要我们细心注意LCD取景窗是可以看出的。当我们刚拍摄到某一实物,该实物一般偏重某一颜色,假如蓝色,这时DC的白平衡会自动偏向于蓝色,再拍摄其它实物时自然也是会偏色的了。这点虽然在LCD中会体现出来,但初学者一般都没发觉。同时,有些模式也不尽完善,如:SONY的DC在室内模式下都有"蓝色综合症"现状,因此我们还是尽可能使用手动白平衡为好。而且,还要密切留意LCD的色彩变化,一发现该白色的不是白色,就得重新对白色的实物取光修正白平衡。另外,有些数码相机也具备了自动包围式白平衡的功能,以便记录准确的色彩信息。
  其次,光圈、快门的控制。建议若有手动的也应使用手动模式,因为自动模式下通常拍出来的图片暗淡,特别是窗内,噪点也多。因为在室内拍摄时,DC一般会自动提升ISO值,如:SONY DSC-F505V在室内一般达282左右,而感光度与影像质量成反比关系,即选用的等效感光度越高,影像质量越差。这和传统感光材料的特性类似,只是在数码相机上这种特性表现更为明显。因为传统摄影中,我们通过选择不同的感光度胶卷或者通过"提速增感"来改变拍摄时的感光度,但是数码相机就不能这样做,它只能通过提高CCD的灵敏度以及电路的增益来提高CCD的反应速度,即牺牲滤波性能和分辨率指标为代价,这样做就会产生一个信号噪声的问题,并最终在画面上留下痕迹,这一点和传统的高感度胶卷的粗颗粒十分类似。所以在用数码相机拍摄时,若想获得好的成像质量应尽可能地选择低的等效感光度,或直接固定在最小值。
  再次,DC都有微距模式,而且数码相机的广角一般较大,达F2.0左右。在自动模式下,相机的程序也倾向于使用较大的光圈以缩短快门时间,防止震动。但摄影常识告诉我们,照相机镜头的收缩一般从最大光圈收缩两级左右拍摄的照片效果最好。尤其是在微距模式下,如:SONY DSC-S75在拍一些手机按键时,只有中间部份清晰细腻,周边的都带轻微的模糊。因此,我们最好使用光圈先决或全手动模式,使用较小的光圈以扩大景深。如果相机没有光圈优先功能,可以试着尽量提高环境亮度,让相机自动选择较小的光圈或者使用闪光灯,图像质量也能有所改善。
5、正确用光、与光线对话
  光是摄影的灵魂。因此我们要留心光线的变化,不仅是光的强度,还有光的方向,用心与光线对话。如:落日把晚霞染成红色,象征着浪漫;阴暗的天空呈现出灰色的冷色调,象征着忧郁;树荫中撤下一束阳光,透射出欢乐、愉悦的情绪……。

  在传统摄影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也不容易掌握的色温问题,在数码相机中已不复存在,因为数码相机可以通过白平衡来调整解决,而无需考虑光源色温与底片的关系了。这又是数码相机的一大优点。
  而数码相机比起传统感光材料,尤其是新的染料型感光材料,数码相机在曝光宽容度指标上并无优势,所以拍摄时的准确曝光仍是数码相机获得良好影像质量的基本原则。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数码相机对光线的要求更高,在室内拍摄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室内拍摄时若不可外另照明时,就应尽量使用闪光灯。
6、 几个误区
习惯使用UV滤镜
  对于传统的摄影师,UV镜是必备之一。但由于DC光灵敏度区间向长光波端偏移,就是说对红光及红外光敏感而对蓝紫光(尤其是紫外光)并不敏感。所以在数码相机上加用UV镜将得不到所期望的有利效果,而光学性能不好的UV镜还会对成像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就,UV就不必了。
三脚架已是昨日黄花,别以为除了专业的摄影师或那些狂热的摄影爱好者,三脚架对于数码相机没有武之地。因为要拍摄清晰的图像,拍照时必须绝对握稳照相机,即使最轻微的抖动都会造成模糊不清的图像,而且对于这种结果我们往往束手无策,无法通过后期制作来消除这种影响。
  当然,用普通胶卷相机也存在这个问题,但是由于数码相机的光灵敏度低,并需要一系列的电路处理、存在快门延时的毛病,如:S75的快门延时近0.1S,比用快速胶卷的胶卷相机需要更长的曝光时间,在光线较弱时,更是如此。为了稳住相机,拍摄时应尽量夹紧胳膊肘,并应放置到人的最稳定部位--额头上,并轻轻地按下快门。但最好的办法是将相机装在一个三脚架上,或者将它放在一张桌子、柜台或其它不会移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拍摄特写或微距摄影时,使用三脚架会得到更好的拍摄效果。
漠视后期处理
  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数字图像,只有极少数看上去是完美的,事实上,用普通的胶卷相机拍摄也是如此。 当然,数字图像的优势就在于可以进行后期加工,但有人会认为这已失去"保真"的真实含义了。其实它仍是在摄影创作的基础上,经创意构思,运用各种数码技术手段,将摄影素材优化或组合,从而化平淡为神奇的重新创作的艺术作品。
  只要适当利用图像编辑工具,诸如:PHOTOSHOP等等,你就可以让那些并不出众的照片变得颇具水准。你可以使曝光不足的图像加亮、校正色彩均衡,剪裁掉分散注意力的背景,覆盖住一些小的缺陷(比如反射光造成的热点),甚至将几张照片或图像进行合成(见图)。能够进行照片编辑是用数码相机拍摄的主要优点之一。
7、知识在运用中体现价值--运用在于实践
  不一定是"工多艺熟",但要想"艺熟"就必需要"工多",数字摄影也不例外。所以,尽可能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多拍一些照片。拍摄时,注意记录拍摄时所用的相机设置和光线条件,然后研究结果,看看哪种条件下哪种设置最佳。专业摄影师在拍照时对同一图像总要拍摄好几次,每次改变一下拍摄角度或曝光时间等设置,我们也应该这么做。大多数的数码相机都有LCD显示屏,你可以利用它轻松地观察并删除你不喜欢的图像,所以不必担心会因"滥拍"而造成存储量不足,尽管放心地去拍摄多种曝光的图像吧,这样,最终至少会有一张好照片。
数码相机常识详解之拍摄篇
  使用数码相机拍照虽然简单、快捷,但是这并不代表可以脱离传统摄影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常识。和使用传统相机拍照一样,在我们准备摄影之前,一定要了解一些关于摄影的基本原理和拍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驾驭手上的器材,才能够实现你心里面想要的图像。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看看究竟需要掌握些什么。
  
景深
  景深是指在一次镜头聚焦调节中,所成影像最远部分和最近部分之间的距离,而这部分画面应该具有可以接受的清晰细节。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景深还有两个重要的效应:1.微距拍摄时的景深比被摄体在较远的位置时候要小。2.如果在光圈和景物距离都相同的情况下,镜头的焦距越长,得到的景深越小。
  景深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呢?在拍照的时候,人为的控制景深,合理的利用它,就会有很好的效果。选取小的景深,可以从距离不同的很多物体中突显主体。从而起到强调的作用,此时,你对于周围的环境则只是稍加提示,那么,照片的主题就会非常的鲜明。这种调焦方法叫做“差视聚焦”。应该注意的是,减小景深和使用大光圈也就同时意味着聚焦必须十分准确,因为误差容限非常小。另外,如果在光线明亮的条件下选取大光圈拍照,或者选用高速胶片(感光度高的胶片),或者为了产生模糊效果而选用慢速拍摄的话,还可能出现曝光过度的现象。然而,使用大的景深,照片中就会体现最大量的信息。这样的照片可以让欣赏照片的人自己更加自由的去选择兴趣中心,也就是拍摄的主体,而不是有拍摄人定。用这种方法拍照的时候需要小心留意,尽量避免前景和后景杂乱的情况,可能的话,可以用和实际拍摄时相同的光圈来观察实际的聚焦画面。
  有时候我们通过缩小光圈的办法并不能产生足够的景深,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任何一种办法使影像变小,既可以向后移,也可以用短焦距或者小型的照相机。这样就可以得到我们满意的景深了。
白平衡
  照片中什么最重要?答案应该是真实、自然。一张好的作品是可以把拍照时候的情景鲜活的记录下来的。这样的照片,有利于你看,有利于我想。尽管现在我们用数码相机可以随意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效果,但多数情况下,我们还是需要自然的表现事物的。从这一点上来考虑,在用数码相机拍照的时候,调节白平衡就是关键的一环了,你  一定不想看到一个绿色的青椒拍下来就变成黄色的吧。白平衡调节功能的作用和在传统彩色摄影时加色温转换滤色镜的作用是类似的,目的是达到准确的色彩还原,只是数码相机的色温不需要在镜头上加滤镜,而是采用电路调整方式,靠电子线路改变红、绿、蓝三基色的混合比例,把光线中偏多的颜色成分修正掉。举个例子,荧光灯的光人看起来是白色的但是用数码相机拍摄出来却有些偏绿。人的眼睛之所以把他们都看成是白色的,是因为人眼进行了修正。但是CCD本身没有这种修正的功能,因此就有必要把它的输出信号进行修正,这种修正就叫做白平衡调整。这样经过调整以后,照片上的颜色和人眼看到的就会是一致的了。
测光方式
  目前几乎所有的数码相机测光方式都采用 TTL (Through the lens),自动测光(Auto Exposure)系统经过镜头来测光。通过镜头测光的好处是物体的光线可以直接反射,光线经过镜头投射在CCD上,CCD将光讯号传送给数码相机的CPU作分析,CPU根据被摄物的反射率(如银是96%,绘图白纸75%,人脸是16~20%,纯黑是3%等)调整应有的曝光值。专业摄影人士会利用灰阶卡,测光器等实际核对应有的曝光值。
  高端相机允许使用者指定测光模式,现有常见的测光模式大约分为四种:
  
  Multi-zone evaluative metering:多区域评价测光
测光系统将整个画面分成多个区域(不同的相机划分的形状、方式不同),并参照主体的位置,决定每个区域的测光加权比重,全部衡量后,决定曝光值。
  
  Centerweighted averaging metering:中央重点式测光测光偏重中央,其余画面给以平均测光。较适用于人像写真。至于中央面积的多少,因相机不同而异,约占全画面的20-30%。以NikonCP995为例:测光范围约占全画面的25%。
  Spot Metering:点测光
测光区域限定于画面中央的位置,以Nikon CP995为例,测光面积约占整个画面的1/32。点测光适合于背景非常明亮或非常暗的情况。

感光度
  ISO值(即通常所说的感光度值)是标明感光材料对光线敏感程度的单位,基本上与传统摄影胶片所标注的ISO值相同。这是控制曝光量的一个重要参数。
  一般来说,民用级数码相机的ISO值都在ISO 50至ISO 400之间,专业级数码相机的ISO值的变化范围则扩大至ISO 50 至ISO 1600之间。在相同的快门和光圈值下,ISO值越大,表明其感光能力越强,反之则弱。但ISO值越大,拍摄出的影像的图像噪声(图像中有较均匀的白点)及颗粒感也越大,清晰度也越差。
  与传统相机不同,数码相机的ISO值是可调的,因此数码相机在拍摄时就较传统相机更加灵活机动,可应对不同明暗程度的拍摄环境。例如,当我们使用数码相机时,可用ISO100来拍摄第一张照片,却用ISO400来拍摄第二张照片。而传统相机则不行,只能将一个ISO100的36张胶片全部拍完后,才能换上ISO400的胶卷进行拍摄。
闪光灯
  几乎所有目前的数码相机都可以使用电子闪光灯。闪光灯,顾名思义,就是可以发出闪光的灯啦!和普通的灯相比,电子闪光灯具有一些特别的地方,包括:发光强度大,能够提供足够的亮度;发光持续时间短(在我们的感觉中,闪光总是一闪而过,实际上闪光灯每次闪亮的时间通常只有几百或几千份之一秒);色温约为5500K左右,与标准日光的色温差不多;发光的性质为冷光等等。这些特点使得闪光灯成为我们拍摄时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
闪光灯的种类很多,而且有多种分类方法。从它与相机的关系来看,可以分为内置式和独立式。内置式闪光灯与相机结合在一起,不能够卸下来使用。有的内置式闪光灯可以藏起来,使用时可以弹出,有些则固定在某个部位。不管哪一种,效果都差不多。内置式闪光灯的好处是轻巧方便,随处可用,缺点是功率不够,而且无法调整闪光角度,使得应用的范围和效果都有限。独立式闪光灯则是独立于相机的,使用时利用各种方式与相机连接控制同步,连接方式包括控制线、无线电波、直接插入相机的热靴等等。因为独立于相机,所以独立式闪光灯功能强大、种类繁多,适合各种场合和效果,但使用相对麻烦,携带不便。对于普通数码相机来说,内置式电子闪光灯是标准配置,有少数的数码相机提供了外接独立式闪光灯的接口,但需要自行购买独立式闪光灯。本书以讨论最常使用的内置闪光灯为主。
曝光和曝光组合
  摄影是用光来描绘生活的艺术,它的原理就是利用感光材料来捕捉外界的各种光线,然后成像。那么,外界的各种光线塑造的物体能否正确的还原到感光材料上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经常看到有些照片上面的本来是黑色或者是白色的物体拍出来变成了灰色,这就是由于曝光不准确的缘故。黑色拍成了灰色是由于曝光过渡,而白色拍成了灰色是由于曝光不足。而曝光的值又是由两个参数组合起来的——光圈和快门。胶片的曝光量受照相机快门速度的高低和光圈大小的影响。其中,快门速度影响记录在胶片上的物体动姿效果,光圈大小影响照片的清晰度和景深,所以,必须正确地使用快门速度和光圈的组合,以便获得更理想的拍摄效果。通常我们只需要记住两者与曝光量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即速度不变的时候,光圈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曝光量越少;光圈越大,焦距越长,景深越小,曝光量越大;光圈不变的时候,速度越快,曝光量越小,速度越慢曝光量越大。
  利用合理的曝光组合不但可以使照片正确的表现外界事物,还可以达到我们想要的我们常常看特殊效果。有一些类似这样的作品,所要拍的主题景物是清晰细腻的,而其他背景则是模糊的,主体看上去突出,鲜明。无论是拍风光还是拍人像,我们往往喜欢拍出这样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去考虑的调节光圈和焦距。原则就是上面说到的使用大光圈,长焦,就可以将景深变小。如果在拍照的时候我们将速度调节成慢速,那么相机将记录物体运动的过程,利用这个,我们可以将运动的物体拍成虚的,流水就会成了棉花状,而如果是车子,就会拉成线,看上去很有动感。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能单纯改变速度而不考虑到照片的曝光量。速度调慢,那么光圈就要变小以保证曝光的正确。我们还需要注意的就是,如果我们想要改变照片的整体曝光量,可以通过光圈和速度的同时改变来进行。例如,我想用慢速拍一辆车的行使过程,但是又不想由于速度变慢了而使得照片曝光过度,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在调慢速度的同时,减小光圈(减速和减小光圈的档数应该是一样多的),以保证照片的曝光正常。
  为了使照片的曝光正常,我们必须使快门速度和光圈的调整协调一致,那么,为了精确地调整快门速度和光圈,首先应当须测量被摄体的亮度。目前大多数照相机本身就具备测光表,从而使测光变得简单了。如果懂得了测光原理,就能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即便使用自动照相机拍照也是一样。大多数照相机内部都有一个几种测光方式,其中,测光表对画面中心的色调测光比对画面边缘的测光更准确。也就是说,当被摄体位于画面中心时;测光就很准确,如果偏离画面中心,测光就会产生误差。还有一种测光方式是对重点部位测光:如果被摄体没有处在画面中心,可转动照相机并对准被摄体,使被摄体位于画面中心;同时记下此时测光表的指数。然后,重新对准原画面,依照测得的指数用手动的方法调整到正确的曝光组合。 注意的是,所有测光表都会将物体假定为普通的灰色调,从而导致对明亮的或比较暗的物体测光不准确;当拍摄明亮物体时,应采用比测光表推荐的指数开1-2档的光圈,而对阴暗物体则要适当减少曝光量。在阴天拍照时,测光不仔细,一般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在阳光很充足的季节拍照时,将使照片产生很大的反差,所以必须要对景物的阴、阳部位分别测光,并以两者的平均曝光指数进行拍照。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使我们的曝光更加的准确,那就是利用很多相机里面都设置了的包围式曝光。这种曝光方式会连续拍摄三张照片,而这三张照片的曝光量相差一档或者两档,这样,三张照片中肯定会有一张是曝光正确的。
数码相机常识详解之器材要素篇
  像素
  像素指的是数码相机的分辨率,由相机里光电传感器上的光敏元件数目所决定的,一个光敏元件对应一个像素。因此像素数越多,意味着光敏元件越多,也就意味着拍摄出来的相片越细腻。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数码相机一般都以百万为单位,从200万到500万、600万,甚至专业数码相机能够达到2200万,足以满足在电脑上欣赏或者通过彩色打印机进行打印等多方面的需求。
  所谓“100万像素”,就是指CCD的宽有1000个以上的像素点,长也有1000个以上的像素点。因此,所拍摄出来的影像也是由1000×1000个像素点组成的,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照片的“分辨率”。
  我想对于像素的理解是数码相机的最大的一个“误区”。厂商和市场出于宣传的需要,也出于和传统胶片机竞争的需要,总是不断强调像素的重要性。由于数码相机相对于传统胶片机的一个显著弱点就是“像素”太低,所以厂商和市场以像素作为宣传的“龙头”从技术的角度讲,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如果从消费者使用的角度上讲,这个重点有所偏差了。
  我们到底需要多少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只有我们的用途才会给我们明确的答案。对大多数人来说,数码相机拍摄照片主要有两种输出途径:电子媒介和传统的纸制媒介。电子媒介就是我们常用的电脑、电视等,这些设备的典型分辨率是72DPI(Dot Per Inch,每英寸点数),这样推算而来,一个17寸显示器的标准分辨率是1024X768,通过简单的乘法我们就可以知道,显示一张这样的全屏画面折合下来,仅需要78.6万像素,显然现在大多数数码相机都可以轻松达到这个指标。传统的纸制媒介包括各种打印纸、相片纸、还包括转印到其他材质(棉布、磁杯)的特种纸等等,这类输出的典型分辨率是300DPI,这也是市场上许多精美杂志的标准分辨率!虽然不能完全达到胶片的水平,但我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完全可以接受了。那么我们要拍摄一张这种输出质量的相片需要多少万像素呢?平时我们5寸照片的尺寸大致是5寸X3.5寸,每边按照300DPI的分辨率计算,(5x300)X(3.5x300),这样折合出来的分辨率大致是157.5万,对于目前的相机来说,这个指标也并不是什么挑战。
  镜头
  好像不少消费者忘了数码相机也是相机,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像素这个指标上,而忽略了镜头这个从传统胶片机时代就一直举足轻重的角色。其实摄影技术的运用很大的部分都在镜头上,难点也在镜头上,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没有那么多的摄影发烧友的缘故。而不用太多考虑镜头各项参数的“傻瓜”相机却大行其道。还好,数码相机的厂商并没有忽略这一点,总是花费好多精力去炫耀自己的相机使用了什么样的镜头,什么蔡斯镜头、施奈德镜头啊,不过这些美丽的名字通常出现在中高档的相机上,低档的产品很难见到他们的身影。
  镜头由几个重要的参数,这也是决定镜头的质量和价格的重要依据。
  焦距
  相对于传统的135相机,几乎所有的数码相机镜头的焦距都比较短,当您观察数码相机镜头上的标识时也许会发现类似“f=6mm”的字样,其实这些都只是数据而已,我们要关心的则是它的拍摄效果。在传统相机中,50mm是一支标准镜头的焦距。一般来说小于50mm的我们称之为广角镜头,大于50mm的我们称之为长焦镜头,鱼眼镜头的焦距一般都小于17毫米。广角镜头主要用来拍摄大的场景,譬如故宫、天安门城楼等,它可以收纳很大范围的景物;长焦镜头可以拍到距离较远的景物或者用来做特写,而鱼眼镜头可以拍摄更大范围的景物,不过图像会发生很严重的变形,使用鱼眼镜头可以拍摄一些具有特殊效果的图片。所以我们只需要明了我们用相机最多的情况是拍什么样的场面就可以确定我们要买什么范围的镜头了。
  传统135相机成像尺寸是24毫米×36毫米(胶片面积),而普通民用级数码相机中CCD的成像尺寸大部分的尺寸在1/1.8英寸到1/2.7英寸之间,面积小了好几倍。这就造成了传统相机和数码相机之间的焦距大小不同,所以上面所提到的“f=6mm”就要换算成传统相机的焦距,也就是说在选购时我们并不用关心数码相机的焦距是多少,而是要看它相当于传统相机什么样的焦距,只有这个数字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尽管数码相机的镜头尺寸和传统单反相机镜头比起来小了不少,可是它的结构复杂程度却一点也不比后者低。它主要是由多组透镜组成,不同品牌的相机拥有各自知识产权的、带有不同特殊功能的镜片,当中最常见的就算非球面镜片了。传统研磨镜片的方法是把镜片的一面或两面磨成有一定曲率的球形。但是近十几年来,随着人们对成像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制造满足一定规格的镜头,镜片数会大幅度的增加,镜头的体积和重量就超过了人们所能承受的限度。非球面镜片正好解决了这个矛盾,它可以把几个镜片的作用集中到一个镜片上,并且成像质量并没有下降,而目前大部分的变焦数码相机都会包含非球面镜片。
  不知道焦距这个叫法是不是比较生涩、不容易理解?换成另一个通俗易懂的词就是——变焦倍数。我想这个词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吧?许多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都十分注意变焦这个参数。
  数码相机的变焦分为光学变焦和数码变焦两种。光学变焦是指相机通过改变光学镜头中镜片组的相对位置来达到变换其焦距的一种方式。而数码变焦则是指相机通过截取其感光元件上影像的一部分,然后进行放大以获得变焦的方式。光学变焦是实际记录下相应的像素,而数字变焦则是一种人工补偿办法,通过特定的算法"凭空捏造"出那些不存在的像素,虽然优秀的算法可以有效避免画面的生硬,但这毕竟是"空想"出来的像素,比记录同样像素的光学方式效果差距很远,画面的锐利度下降不小。我想数字变焦更多的是一种"噱头"功能,完全可以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等替代,而且控制方式要更灵活多样。
  数码相机的镜头上一般都标明其镜头的光学变焦范围,同时机身上也标注着其数码变焦的倍率。几乎所有数码相机的变焦方式都是以光学变焦为先导,待光学变焦达到其最大值时,才以数码变焦为辅助变焦的方式,继续增加变焦的倍率。
  光圈
  光圈是镜头中间的一组金属叶片,在镜头内安置成可以调节的一个圆形或接近圆形的限制入射光束的小孔。它有两种基本的用途:一是帮助获得正确投影;二是缩小或放大光圈,以调节镜头通光量的多少,来控制感光材料的曝光量。光圈大小会对通光量、景深、清晰度、镜头眩光和反差等造成影响,其单位通常用小写的"f"表示。
  一般来说,“f"的数值越小,镜头的通光率也就越大,拍摄弱光环境的能力也就越强;反之,则镜头的通光率也就越小,拍摄弱光环境的能力也就越弱。
  控制景深是光圈除了控制曝光量的另一个重要作用,而且因为其他方式同样可以控制曝光量,而景深则只能由光圈控制。我们大家都清楚,成像最清晰的点是焦点,但是在焦点前后的一段距离内成像也比较清晰,这个范围就叫景深。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景深是表达我们创作意图的有力工具。景深小,则只有在焦点前后很小的范围内成像才清晰,这样可以有效的突出主体,虚化背景;景深大,则整个画面都很清晰,这对于表现广阔的视野有很大的帮助。
  光圈的范围是越大越好,因为这可以给我们更大的发挥空间。不过可惜的是,做起这样的镜头来,就不是像我说的这么简单了。光圈过小的话,光线会发生严重的衍射现象,明显的条纹会大大的降低画面的质量;而过大的光圈又很容易导致像差,同样严重影响画面质量。所以选购数码相机的一个简单标准,就是看他光圈的范围,或者简单的看光圈的最大值,越大就越好!
常用数码相机名词中英文对照
数码相机规格中英文对照
  CCD 分辨率 CCD Pixels
  影像分辨率 Image Size
  ISO 感光度 Sensitivity
  镜头性能 Lens
  数字变焦 Digital Zoom
  自动对焦 Autofocus
  手动对焦 Manualfocus
  一般对焦范围 General Shooting Distance
  近拍对焦范围 Macro Shooting Distance
  光圈范围 Aperture Range
  白平衡 White Balance
  快门速度 Shutter
  内建闪光灯 Built-in Flash
  外接闪光灯 Supported Speedlights
  闪光灯模式 Flash Mode
  曝光补偿 Exposure Compensation
  测光方式 Exposure Metering
  光圈先决 Aperture-Priority Auto
  快门先决 Shutter-Priority Auto
  连拍 Continuous Capture Modes
  远程遥控 Remote
  三角架使用 Tripod Mount
  自拍 Self-Timer
  储存媒体 Storage Media
  随机附赠内存 Attached Storage
  不压缩格式 Uncompressed Image Format
  压缩格式 Compressed Image Format
  画质选择 Tuning
  观景窗 Viewfinder
  液晶屏幕 LCD Display
  视讯输出 Video Output
  序列接口 Serial Interfaces
  USB 接口 USB Interfaces
  IrDA 接口(红外线) IrDA Interfaces
  自动对焦控制方式 Autofocus Control
  闪光灯指数 Guide Number
  重量 Weight
  尺寸规格 Dimensions
  使用电池/电池寿命 Power/ Battery Life

关于CCD与CMOS
ccd与cmos都是感光传感器,为何价格如此悬殊,它们之间到底有何区别,对于一般的数码相机新手来说是否要考虑它们的性能等问题。
CCD是目前比较成熟的成像器件,CMOS被看作未来的成像器件。
因为CMOS结构相对简单,与现有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工艺相同,从而生产成本可以降低。从原理上,CMOS的信号是以点为单位的电荷信号,而CCD是以行为单位的电流信号,前者更为敏感,速度也更快,更为省电。现在高级的CMOS并不比一般CCD差,但是CMOS工艺还不是十分成熟,普通的 SMOS 一般分辨率低而成像较差。
目前的情况是,许多低档入门型的数码相机使用廉价的低档CMOS芯片,成像质量比较差。普及型、高级型及专业型数码相机使用不同档次的CCD,个别专业型或准专业型数码相机使用高级的CMOS芯片。代表成像技术未来发展的X3芯片实际也是一种CMOS芯片。
CCD与CMOS孰优孰劣不能一概而论,但一般而言,普及型的数码相机中使用CCD芯片的成像质量要好一些。
数码相机的另类玩法——DC录像的八项注意
其实DC拍录像与DV拍照片的表现同样是低能的,即使是目前最高端的旗舰类DC,就算是动态拍摄可以达到640×480的分辨率,帧速率达到30FPS,但在镜头的推拉变焦、录音的保真等方面甚至不如低端DV,更不要提可录制的时间、暗光线环境的拍摄效果了。所以对附加功能不要要求太多,在拍好照片的前提下,适度用好动态录像功能就行了。
1.稳字当头
所有初学者在拍录像时特别偏爱推拉变焦,摇来晃去,似乎只有这样才可以把机器提供的功能用足,才可以显示出自己的高水平。孰不知这正是录像的第一大忌。没有哪一部影视作品是总在晃来晃去的,很多片子在拍摄的时候摄影师要坐在导轨车上,目的就是求稳。
目前的DC在录像时多为不可变焦,即使可以变焦但会放弃掉录音功能,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讲我们根本没有机会在拍摄过程中变焦,这就简化了操作,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三脚架,或将DC置于一稳固的平台上拍摄就可以了,这样做的好处是拍摄者也可以进入镜头。
提示:手持拍摄时要端稳或寻找可支撑依靠的物品,双手把持,减少边走边拍的可能性。
2.点测光的使用
DC没有DV的背光功能,在顺光拍摄时DC的表现不错,但在逆光或高反差环境中,DC的录像功能会很糟糕,此时建议选点测光模式,在适当的时候还可以考虑增加亮度级数。
3.高ISO的设置
DC在暗环境中的拍摄效果不能与DV相比,但在暗环境中我们可以采用加大ISO(如奥林巴斯 C-5050可以考虑ISO 400)的方式来改善拍摄效果,在噪点方面动态影像的要求不必像静态画面那样要求高。
4.使用数码变焦
为了获取更远的取景,可以打开数码变焦功能,数码变焦就好比对照片某一部位的插值放大,虽然在拍摄静态照片时不建议使用数码变焦,但目前多数DC为200万像素以上,相对80万像素的DV,对局部画面的放大用来拍动态录像还是可以接受的。
5.准备充足的子弹
动态影像的录制会消耗大的电量,占用大的存储空间,所以必须备好充足的电池与存储卡,大容量的存储卡价格极高,如有DC伴侣或笔记本随身携带更好。
提示:DC的录像是附带功能,画面多是动态(也称跳帧)而非流畅的,所以我们要以增添乐趣为目的,建议不要超过320×240的分辨率,可以节省部分存储空间。
6.片段的拼接与后期制作
因为多数DC拍摄的动态影像为片段式,时间为15秒、30秒、60秒不等,格式为AVI、MOV、MPG之类,那么随着拍摄次数的增加,片段的查询与保存就不易操作。建议定期整理,使用VCD Cutter对视频片段中的不理想的部分删减和整合,用Adobe Premiere做转场和添加字幕,用Windows Media Encoder进行压缩输出。两个片段间的转场多使用淡入、淡出等简单的形式,不要使用太多花哨的切换,因为每个片段不过一分钟,切片表现形式过多时,从整体看效果就会比较乱。
7.选择合适的视频制式
DC拍出的录像在电脑上只能以小窗口观看,放大后质量会比较糟糕,但可以压制成VCD,用VCD机转到大电视上欣赏。320×240的分辨率是可以满足VCD要求的,只是要注意选对视频制式。由于目前主流DC大多为日系厂商产品,因此很可能默认值是NTSC,建议改为适合我们的PAL制式,特别是对于那些希望最后输出为VCD的用户。
8.动态影像的输出
如果不考虑一定要输出为VCD,那么建议将编辑后的视频片段转换为DivX、WMV9、RMVB等格式,既可以保证影像质量,又可以占用少的存储空间。

[推荐][注意]摄影基础知识[$nbsp]

用DC拍摄时需要校正白平衡,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中色温是不一样的。那么,白平衡和色温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在白炽灯下拍出的图像色彩会明显偏红。之所以在人眼中灯光和日光下的色彩都正常,就是因为大脑会对其进行修正。大多数专业玩家都希望,用DC拍摄出的图像色彩和人眼所看到的色彩尽可能的一样。不过,由于CCD等传感器本身没有这种功能,因此就必须对它输出的信号进行一番修正,这种修正就叫做白平衡。
那么色温又是什么呢?其实在摄影领域,光源大多是根据它们的色温来定义。色温的单位是开尔文,在不同温度下呈现出的色彩就是色温。当一个黑色物体受热后便开始发光,它会先变成暗红色,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会变成黄色,然后变成白色,最后就会变成蓝色(大家可以观察一下灯泡中的灯丝,不过由于受到温度的限制,大家一般不会看到它变成蓝色)。总之,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
对于数码相机而言,调节白平衡的问题就与色温有关,在不同的光线状况下,被拍摄物体的色彩会产生变化。刚来站里的时候,有一次我在非常复杂的环境中,给某金属外壳的投影机拍照,结果回去一看发现投影机身上笼罩了一层蓝光。从那之后俺就学到:尽可能减少外来光线对被拍摄物体颜色造成的影响,在各种复杂的色温条件下都能正确还原出物体本来的色彩,需要对数码相机进行色彩方面的调教,从而找到正确的色彩平衡,这就是所谓的白平衡调整。
大多数数码相机的白平衡选项中都具有5种以上的模式,大致有自动、白天、阴天、白炽灯、荧光灯等等。因此大家可以根据身处的环境对相机进行调节,例如在室内进行拍摄,就要根据室内灯具的光源进行选择,一般有钨丝灯和荧光灯两种,在荧光灯模式下白色物体会偏蓝。而在钨丝灯模式下,数码相机的白平衡功能则会加强图像的蓝色,以保证色彩的还原。
在一些高级DC和DV中,如果您对预设的白平衡模式不满意,还可以使用手动白平衡调节方式。而在这之前大家需要找一个白色参照物,如白纸—类的东西(其实应该用18%的灰色调整,但这样的东西不太好找),您只要用相机镜头对着它就可以进行白平衡调整了。有人可能要问了,为什么是白色的纸呢,其它颜色的不可以吗?其实只要相机的白平衡系统能正确还原白色,这样就可以正确还原色彩了。
那么,相机里面的白平衡选项已经够用了,为什么还需手动调节呢?其实俺以前也问过这个问题。有高人云:这就是专业和业余人士的区别,哈哈!俺当时真是倍受打击呀!不过学会正确使用白平衡能让您慢慢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慢慢体会吧。

摄影常识-- 滤光镜
摄影时基於某些目的,需要用一种镜片阻挡某些波长的光线,使其 不通过镜头进入相机,或限制其通过的分量,这种镜片就叫做滤光镜, 又称滤色镜,滤光镜大致分为六类:
(一)对比滤光镜:
用在黑白摄影改变被摄景物某一色调以提高对比的滤光镜,又称反差滤光镜。对比滤光镜的运用原则 是,要使某色彩在照片上的色调变浅时,采用通过 该色光的滤光镜,要使某色彩在照片上的色调变深 时,采用吸收该色光的滤光镜。例如拍摄带有绿叶 的红花,若红花与绿叶的明度相当,则在照片上的 色调几乎没有差别,可用通过红光的虹色滤光镜, 使红花的色调变浅。一般用较重要的对比滤光镜有 六种,每一种又分成浅中深三级:
1.红色滤光镜:吸收绿蓝紫色,主要通过红色,次为橙黄色。
2.黄色滤光镜:吸收蓝紫色,主要通过黄色,次为红橙绿色。
3.橙色滤光镜:介於红色和黄色滤光镜之间。
4.绿色滤光镜:吸收红橙蓝紫色,主要通过绿色,次为黄色。
5.黄绿色滤光镜:介於黄色和绿色滤光镜之间。
6.蓝色滤光镜:吸收红橙黄绿色,主要通过蓝色,次为紫色。
(二)紫外线滤光镜:
简称UV,紫外线是看不见的的光线,但软片对其 的感应却很强,所以拍摄风景时宜利用紫外线滤 光镜来吸收远景的紫外线,以减小其对底片的作 用,加强影像的清晰度。又有名为天光镜(sky light filter) 者,也是紫外线滤光镜的性质。
(三)中色滤光镜:
简称ND,中色滤光镜对各种光的吸收率相等,是用 来减低通过镜头的光量。当使用最小光圈或最快快 门,还曝光过度时,便需要中色滤光镜来减低曝光 值。它分为二倍、四倍、八倍三种,所谓的倍数是 只曝光倍数而言。
(四)偏极滤光镜:
简称PL,它是由许多方向一致的极小晶体构成,从 天空,水面,非金属光滑表面某个角度反射的光线 会被偏极. 若在镜头上装偏光镜,既可管制这些反 光,把它消除或减弱,以表现物体的质地. 它大约 有以下四个功能:
1.控制天空的色调:彩色摄影若要加深蓝天的彩度,可使用偏光镜,树木和水面的彩度也会因部份反光被吸收而加强.
2.控制物体的反光:从非金属光滑表面所反射的光,用偏光镜来 控制是很理想的,例如拍摄橱窗内的商品或隔著水面拍水底的景物等,其中又以三十度左右斜对反光面较有效.
3.提高彩度
4.代替中色滤光镜:偏极滤光镜的曝光倍数和四倍的ND相近,所前者可以代替後者。
(五)红外线滤光镜:
他吸收紫外线以外的所有可见光线,仅通过红外线。专用於红外线软片摄影。
(六)色温平衡滤光镜:
彩色软片是针对标准色温而设计的,使蓝绿红 三层乳剂的色感和速度达到平衡,以求色彩平 衡。但太阳光线早晨到黄昏的色温不同,阴天 晴天的色温也不同,灯光色温因电压而不同。 当光源的色温不符合软片色温的要求时,便会 呈现偏色,需要用色温平衡滤光镜。
拍照片的三大要素:"曝光、聚焦、构图"
拍照片的三大要素:"曝光、聚焦、构图"是拍摄的根本。所谓曝光就是指胶卷或CCD影像感应器对光感应的强弱。如果不能把光线调节到最适合的强度,胶卷和CCD影像感应器就不能记录和确认影像。而光的强弱,可透过调校"光圈"和"快门速度"来控制。
曝光:通过调校光圈和快门速度,能令光线达到适合的水平。而索尼数码照相机更配备了先进程式自动曝光(Program AE)系统,相机会自动对光圈及快门速度进行调校,令光线达到适合的拍摄水平。但是,并不表示通过先进程式自动曝光系统便可以拍摄出最合适的照片。因为有些时候光线本身已经不足或过高,就算通过程式自动曝光系统调校,极其量只能做到最近似的适当感光度数。所以我们就需要对光线进行修正。
聚焦:为了能够看清楚眼前的景物,人的眼睛会自动调节聚焦 ; 而相机特制的镜头,为了能敏锐地拍摄物体,亦需要进行聚焦。聚焦其实是指对镜头的操作,数码照相机具有自动对焦(AF)的功能,可是,选择聚焦在画面的那一部分,仍需由拍摄的人来决定。对焦不准确,会令拍摄的物体不能清晰地显示出来。就算是聚焦正确,但在拍摄时如果出现手抖的情况,令相机晃动的话都有可能会造成影像模糊不清的情况。
构图:人类的视线可以上下左右不停地进行转动。但照片却被限制在四角之中,所以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拍摄。全神贯注地看着取景器或液晶显示屏幕,从眼前的景物选择一部分进行拍摄就是构图选择.最近的数码照相机可以对曝光及焦距进行自动调节(程式自动曝光及自动对焦功能),唯独在构图上,无论技术发展到什麽程度都无法进行自动化的。但这却是一个很重要,很关键的拍摄表现手法。

数码摄像小技巧-如何读懂视频速度
平时使用数码摄像头,玩家可能都会感觉到图像移动时视频会有一个迟滞,其实,视频速度和分辨率是成反比关系。就目前的大部分摄像头来说,采用640×480分辨率时,一般只能达到12.5 FPS[$#65533]Frames Per Second,帧/秒 ,视频会出现跳跃感,显得不连续、失真;而采用352×288分辨率时则可达到标称的30 FPS,真正获得流畅的视频,一般厂商说的也就是这个分辨率。在视频应用上,一般有这几个分辨率标准(单位:dpi):QSIF,分辨率160×120;QCIF,分辨率176×144;SIF,分辨率320×240;CIF,分辨率352×288;VGA,分辨率640×480。640×480也是目前主流摄像头的最高分辨率。
  现在大部分的摄像头都采用的是USB接口,不过基本还都是USB1.1,用USB2.0的还很少。选购的时候,用户就要注意了,尽量选择USB2.0接口的。另外,要想提高视频的速度,同时在影像质量上得到保证,我们还需要数据传输接口、网络带宽和摄像头感光组件的支持。因为随着分辨率的提高,图像文件体积会变得非常庞大,让网络不堪重负。USB2.0随着新主板的普及,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接口方面已经不存在什么问题了。
定焦镜头的数码相机其实也不错
  定焦数码相机就是一个花瓶?非也!DEC中恒S240会告诉你除了漂亮的外形,定焦数码相机一样可以拥有出色的拍摄质量。"变焦"的功能同样还是会造成影像品质的损耗,因此,同级的数码相机镜头系统,"定焦"镜头所拍摄的结果,应该比"变焦"镜头还要锐利!而几乎所有的定焦数码相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外观设计非常漂亮,DEC中恒S240当然也具备争夺最漂亮数码相机行列的实力。
  因为是定焦镜头,所以S240只能采用数码变焦来达到变焦目的,而4倍的数码变焦功能,和焦距为F=3.5-0.8mm的广阔取景范围,弥补了定焦相机的不足。对日常生活的记录,并不需要专业数码相机,只要清晰自然就可以。S240能够达到最高分辨率为1600X1200的静态图像,并可拍摄320X240的动态图像。8万像素的TFTLCD作为实像式光学取景器。定焦镜头相对于变焦机器的最大好处就是对焦速度快,成像质量稳定,这一点在S240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该机所拍摄的运动物体图像清晰而稳定,对焦非常准确,画面细腻,颗粒感非常轻微,测光也比较准确,让人完全想像不到这只是一部平时我们常常不屑一顾的定焦数码相机。
  大而明亮的LCD显示屏让你可以从容地构图并在拍摄之后回放拍摄的动态短片。还可以判断出哪一种模式可以更好的拍摄人像,而且通过清晰的LCD屏幕,能够马上看到您的一张张"大作"。! 这个LCD屏幕不管是清晰度、亮度还是动态显示效果,在同档次机器中都属于较高的水准。
  自带的8MB内存 (可选择SD/MMC卡作为外部内存),4种不同的快速充电的闪光模式在实际拍摄的画面让人印象非常深刻,丰富的照片效果模式和可控制的白平衡功能可以让用户根据实际情况对拍摄作出一定的调整,为您在新春佳节拍摄清晰的数码照片带来了极大地享受。而灵活的电力供应,不但可以容纳两个AA电池,还可以选用3.3V的交流电源。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为没了相机的电力供应而拍摄不到您心爱的新春美景了。简单的USB接口能让您方便的把拍摄的数码照片存入电脑里,更可以做成数码相册,时时刻刻回忆起美好的时刻。
  心动不如行动,把这款良好性能的S240带回家吧,让它记录您美好的新春时刻。
光圈和快门
光圈和快门是照相机中控制曝光的关键装置,也是学习摄影首先要弄清楚的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光圈是照相机镜头中控制光线的装置, 因为影像由穿过镜头的光影投射到软片上,为了能使到达软片的光量得到控制, 便由开启光圈大小来进行调节。光圈中心开口的大小代表光圈的数值,通常用F+数值来表示。数值愈小,孔径的开口愈大,进光量愈多,反之进光量愈少。通常在拍摄时所说的“开大光圈”, 是指把光圈的数值调小, 把光孔开大的意思, 如从F5.6调大一级到F4、或二级到F2.8等。同样,“关小光圈” , 是指把光圈的数值调大, 把光孔关小的意思, 如从F5.6关小一级到F8、或二级到F11等。这种习惯上的说法是和镜头上所标示的光圈数值正好相反的, 注意不要弄错。
快门是照相机中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 常用的135单镜头反光相机一般都采用焦平面快门。焦平面快门一般拥有前幕和后幕两张帘幕,它们是靠一个上紧的弹簧装置来驱动水平或垂直地通过胶片平面,以往水平走向的焦平面快门较多,现在几乎都被垂直走向的快门所取代。当按下快门钮时,前幕开始自上往下走动,然后依照快门速度留下一定的空隙,后幕紧跟着追赶下来,光线就从前幕和后幕之间所预留的空隙投射到胶片上,使胶片感光。空隙越宽,通过的光量会越多,空隙越窄,通过的光量便会越少。快门速度越快,空隙便会变窄,速度越慢,空隙便会变宽,焦平面快门就是这样以时间长短来调节光量的。在快门速度的标示序列中可以看到,如1/4、1/8、1/15、1/30、1/60、1/125等。不难看出,它们之间是倍数关系,是指几分之一秒的曝光时间。譬如说,1/30秒是1/60秒的两倍时间,而通过快门的光量也是两倍。反过来1/30秒是1/15秒的二分之一时间,而通过快门的光量也是倍减。
光圈和快门是调整和控制曝光量的装置,它们是倍增或是倍减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来得到相同的曝光量。例如说,光圈F8、1/30秒为正确曝光值时,如果用光圈F5.6、1/60秒,或是F11、1/15秒来组合,它们所得到的曝光量也是一样的。这样,摄影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来选择光和快门速度。
光圈和景深有密切的关系,因为通过调整光圈的大小可以直接控制景深。景深是指在镜头聚焦调节中,所能清晰成像的最远部分和最近部分之间的距离。光圈的孔径最大(F值最小)时景深最小, 孔径最小(F值最大)时景深最大。
当我们知道光圈不但能控制光量, 而且还能控制景深时, 在摄影表现中, 便可以有效地利用它。在实际拍摄中, 譬如以开大光圈, 选用小景深, 就能从距离不同的诸多物体中突出某一物体, 使它能够得到强调, 而它的前后的景物便不在清晰的焦点之内, 从而避免喧宾夺主的现象。另一方面, 如果收小光圈, 选用大景深, 这时照片中的前后景物都将控制在清晰的焦点之下, 相片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和细节。在初学摄影时,可以用大光圈和小光圈来练习拍摄一些照片, 看看是否能达到同表现的内容有效地相结合, 力求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多作这方面的练习, 日积月累, 便会熟能生巧, 在日后的摄影创作中自然地应用自如。
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中, 一般不论光圈的实际设置值为多少, 为了方便取景对焦, 通常镜头总是在最大光圈的情况下取景和对焦的, 只是在拍摄曝光时光圈才自动处于设置值。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 收小光圈有利于增加景深, 但并不是拍摄时把光圈收得越小越好, 如果孔径太小, 镜头会产生衍射现象, 影像的细节会受到影响而变得模糊。事实上, 对于大多数照相机镜头来说,从最大光圈收2~3挡,也就是F8左右为最佳光圈孔径值, 因为在这时镜头的像差和衍射会有着最佳的折衷。
同光圈一样, 快门除了能调整和控制曝光量之外, 还能控制被摄体的清晰度。因为快门速度越快, 通过镜头的光线(影像)在胶片上停留的时间越短, 因此能够把瞬间的动作记录下来。如拍摄运动物体或体育比赛时, 只要使用高速快门, 就可以把运动中的一瞬间定格下来, 这也是摄影所特有的表现语言之一。相反, 快门速度越慢时, 光线(影像)在胶片上停留的时间越长, 移动中的被摄体就会留下流动的影像, 这也是摄影中表现动感的一种独特方法之一。但对于不同的运动物体, 到底用多少快门速度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这就得在实际拍摄中去积累经验了
光圈和快门
光圈和快门是照相机中控制曝光的关键装置,也是学习摄影首先要弄清楚的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光圈是照相机镜头中控制光线的装置, 因为影像由穿过镜头的光影投射到软片上,为了能使到达软片的光量得到控制, 便由开启光圈大小来进行调节。光圈中心开口的大小代表光圈的数值,通常用F+数值来表示。数值愈小,孔径的开口愈大,进光量愈多,反之进光量愈少。通常在拍摄时所说的“开大光圈”, 是指把光圈的数值调小, 把光孔开大的意思, 如从F5.6调大一级到F4、或二级到F2.8等。同样,“关小光圈” , 是指把光圈的数值调大, 把光孔关小的意思, 如从F5.6关小一级到F8、或二级到F11等。这种习惯上的说法是和镜头上所标示的光圈数值正好相反的, 注意不要弄错。
快门是照相机中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 常用的135单镜头反光相机一般都采用焦平面快门。焦平面快门一般拥有前幕和后幕两张帘幕,它们是靠一个上紧的弹簧装置来驱动水平或垂直地通过胶片平面,以往水平走向的焦平面快门较多,现在几乎都被垂直走向的快门所取代。当按下快门钮时,前幕开始自上往下走动,然后依照快门速度留下一定的空隙,后幕紧跟着追赶下来,光线就从前幕和后幕之间所预留的空隙投射到胶片上,使胶片感光。空隙越宽,通过的光量会越多,空隙越窄,通过的光量便会越少。快门速度越快,空隙便会变窄,速度越慢,空隙便会变宽,焦平面快门就是这样以时间长短来调节光量的。在快门速度的标示序列中可以看到,如1/4、1/8、1/15、1/30、1/60、1/125等。不难看出,它们之间是倍数关系,是指几分之一秒的曝光时间。譬如说,1/30秒是1/60秒的两倍时间,而通过快门的光量也是两倍。反过来1/30秒是1/15秒的二分之一时间,而通过快门的光量也是倍减。
光圈和快门是调整和控制曝光量的装置,它们是倍增或是倍减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来得到相同的曝光量。例如说,光圈F8、1/30秒为正确曝光值时,如果用光圈F5.6、1/60秒,或是F11、1/15秒来组合,它们所得到的曝光量也是一样的。这样,摄影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来选择光和快门速度。
光圈和景深有密切的关系,因为通过调整光圈的大小可以直接控制景深。景深是指在镜头聚焦调节中,所能清晰成像的最远部分和最近部分之间的距离。光圈的孔径最大(F值最小)时景深最小, 孔径最小(F值最大)时景深最大。
当我们知道光圈不但能控制光量, 而且还能控制景深时, 在摄影表现中, 便可以有效地利用它。在实际拍摄中, 譬如以开大光圈, 选用小景深, 就能从距离不同的诸多物体中突出某一物体, 使它能够得到强调, 而它的前后的景物便不在清晰的焦点之内, 从而避免喧宾夺主的现象。另一方面, 如果收小光圈, 选用大景深, 这时照片中的前后景物都将控制在清晰的焦点之下, 相片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和细节。在初学摄影时,可以用大光圈和小光圈来练习拍摄一些照片, 看看是否能达到同表现的内容有效地相结合, 力求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多作这方面的练习, 日积月累, 便会熟能生巧, 在日后的摄影创作中自然地应用自如。
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中, 一般不论光圈的实际设置值为多少, 为了方便取景对焦, 通常镜头总是在最大光圈的情况下取景和对焦的, 只是在拍摄曝光时光圈才自动处于设置值。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 收小光圈有利于增加景深, 但并不是拍摄时把光圈收得越小越好, 如果孔径太小, 镜头会产生衍射现象, 影像的细节会受到影响而变得模糊。事实上, 对于大多数照相机镜头来说,从最大光圈收2~3挡,也就是F8左右为最佳光圈孔径值, 因为在这时镜头的像差和衍射会有着最佳的折衷。
同光圈一样, 快门除了能调整和控制曝光量之外, 还能控制被摄体的清晰度。因为快门速度越快, 通过镜头的光线(影像)在胶片上停留的时间越短, 因此能够把瞬间的动作记录下来。如拍摄运动物体或体育比赛时, 只要使用高速快门, 就可以把运动中的一瞬间定格下来, 这也是摄影所特有的表现语言之一。相反, 快门速度越慢时, 光线(影像)在胶片上停留的时间越长, 移动中的被摄体就会留下流动的影像, 这也是摄影中表现动感的一种独特方法之一。但对于不同的运动物体, 到底用多少快门速度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这就得在实际拍摄中去积累经验了

数码相机的曝光准则
  数码相机已经走入普通家庭,并且得到了很消费者的喜爱,但很多人经常为所照出的图片不清晰而“头痛”,这是数码相机对曝光的要求而引起的。
相机曝光上也有许多常见的数字和约定俗成的东西,这里就曝光调节来谈谈这些“准则”。为什么有时候尽管快门速度、光圈以及ISO感光度都不相同,但拍摄效果却基本上一样呢?这是因为快门速度、光圈和ISO感光度三者之间存在以下的关系。
快门速度提高一倍(比如,快门速度从1/2秒变换到1/4秒),镜头通光量就会减少一半。快门速度习惯上都呈倍数关系,按1秒、1/2秒、1/4秒、1/8秒、1/15秒、1/30秒、1/60秒、1/125秒、1/250秒、1/500秒、1/1000秒的序列排列。
惯用的光圈F值按顺序排列有1.4、2.0、2.8、4.0、5.6、8.0、11等。大体上是按2的平方根成倍增加的。而且,F值的数字每增加一档,就和快门速度提高一倍时一样,通光量将会减少一半。
为什么F值的序列显得如此没有规律呢?这是由于F值是镜头焦距除了以光圈孔径得到的数字。比如,将光圈值由4变为8,那么光线通过的孔径就变成了一半。这时光线通过的面积是与其直径的平方成正比的,于是就为原来的1/4。如果将光圈由4变成5.6,那么光线通过的孔径就为原来的1/2平方根,这时光线通过的面积是1/2平方根的平方、即是原来的1/2,通光量就减半了。
ISO感光度上的常用数字有100、200、400、800。如果感光度增加一倍,通光量即使减半也能够用同样曝光量曝光。
  如今大多数数码相机都配备有“曝光补偿”功能。将曝光补偿设置成+1档,就意味着快门速度减慢一半,或者光圈增大一倍。实际上,使用程序模式的时候,相机会从光圈和快门速度两方面进行调节,以使通光量翻倍。
  如上所述,通过改变快门速度、光圈、ISO感光度及曝光补偿,就能够控制照片适正曝光。对于上文出现的很多数字,只要记着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实际拍摄的时候灵活运用就行了。

数码影像分辨率与像素完全解析
  像素(Pixel)和分辨率(Resolution)这两个词对我们大家来说已经是经常见面的了。但是这里面还是有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欢迎批评指正。
数码相机的分辨率
  我们在购买数码相机时,分辨率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早年的数码相机分辨率很低,如CASIO的QV-10不到10万像素(320X240)、18万像素的KODAK DC20(493X373)其分辨率还比不上现在的摄像手机和摄像头。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数码相机的分辨率不断增高,目前已经超过1千万像素。就以上述所举的A70相机设置为2048X1536X16M来说,这就是300万像素。2048X1536就是说在宽度方向有2048个像素,在高度方向有1536个像素。2048X1536=3145728,我们就称其为300万像素(因为1K=1024,1M=1048576)。
[$nbsp][$nbsp][$nbsp] 而后面的16M是指颜色深度。每个像素是有颜色的,而每像素的颜色用3个BYTE来记录,分别是红,绿,蓝。每BYTE可以记录256个层次,因此共可记录256X256X256=16777216种不同的颜色,即16M,也称为24位颜色深度。因此,如果按RGB颜色记录一个2048X1536像素的图像文件,就要2048X1536X3=9437184个BYTE,即9MB,再加上文件头等其他信息,最终要大于9MB。
不过数码相机平时多数用JPG格式,这是一种有失真的,压缩比较大的图像文件格式,一般情况下,2048X1536像素的JPG文件根据其压缩比的不同文件尺寸也不同,大约在1-2MB左右。同样也可以计算出1600X1200X16M等其他像素的文件大小。
  由此可见,2048X1536X16M与1600X1200X16M的照片,包含的像素点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其信息含量是不一样的。如果用同样的输出分辨率来打印照片,得到的照片大小是不一样的,反过来,如果输出同样大小的照片,照片上单位长度里的像素点数是不一样的,也就是照片的细腻程度是不一样的。
打印机和数码冲印
  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数码相机的分辨率并非真正的分辨率(Resolution),而是像素数(Pixel)。这个分辨率与打印或者数码冲印出来的照片质量并无直接的关系。决定照片质量的是打印机或者数码冲印设备的输出分辨率。
  打印机的分辨率是指在打印输出时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每英寸最多能够打印的点数dpi(dot per inch)。而数码冲印这一类的打印输出设备的分辨率称为ppi(pixel per inch)。打印输出的分辨率越高,产生的点的尺寸就越小,打印出来的图像就越细腻。
  同时我们要注意到,同样像素数的图像文件在打印输出的时候,打印分辩率越高,则输出的图像就越校如同样是一个2560X1920像素的图像文件,用300ppi的分辩率打印输出,可以得到一张8.5X6.4英寸(即10英寸)照片,而用150ppi的分辨率时,就可以得到15X12.8英寸(即20英寸)的照片。
  如果以2048X1536X16M,1600X1200X16M,1024X768X16M三种分辨率的照片同样数码冲洗成5寸照片,效果会相差多少呢?这个问题,首先要考虑数码输出设备的分辨率是多少。5英寸的照片的长和宽分别为5和3.5英寸。如果用富士Frontier 冲印设备的最高分辨率(大约300ppi)来输出。5英寸照片要求的像素是1500X1050。也就是说,2048X1536X16M和1600X1200X16M的照片冲印出来的效果是完全没有区别的。即使用1024X768的照片来冲印,效果也差些也是有限的。如果用150ppi的分辨率(这是一般要求下可以接受的分辨率)来输出,上述三种分辨率的照片冲洗效果将毫无区别。
  我们可以说,只有在冲洗大尺寸的照片时,高分辨率才是有意义的。如果只是冲洗5寸、6寸之类的较小的照片时,大分辨率的照片是显示不出优势来的。
  这里顺便简单地说一说ppi与dpi是两个概念的区别。ppi是关于图像细节的,是指每英寸有多少个像素,而dpi是输出设备的物理能力,对打印机来说就是每英寸打多少个点。现在一般的激光打印机都可以有600dpi的打印分辨率。但是,打印机打印出来的点是没有灰阶的,也就是说只有黑(有点)和白(无点)两种情况。在打印文字或者类似线条图形之类的黑白两值图时,是没有问题的。在打印有灰阶的照片图像时,就不一样了。此时,一般要采用抖动算法,以密度来代替灰度。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有灰阶的“像素”就要用许多无灰阶的“点”的组合来表示。在这个组合中黑点越多,就表示这个像素颜色深,越接近于黑色,反之,则表示颜色淡。因此,打印机的dpi虽然很高,但是打印输出图像时的ppi实际上要小得多。
显示器的分辩率
  如果2048X1536X16M,1600X1200X16M,1024X768X16M这3种分辨率的照片同样以1024X768(显示器的分辨率)来显示的话,会有什么不同呢?
  说到这个问题,就得谈一谈显示器的分辨率。与数码相机一样,我们所说的显示器分辩率在物理意义上并不是分辩率,而是像素点,也就是指的是屏幕上所能显示的基本像素点的数目。随着显示器技术的发展,显示器的分辩率也越来越高。从早年的CGA(320X200)到EGA(640X400)、VGA(640X480)到目前普遍采用的1024X768。在显示器上显示的图像和字符也越来越精细,质量也越来越高。
  如果要说真正意义上的分辨率,就不仅与显示模式有关,而且与显示器的尺寸有关。以1024X768的情况来说,如果是15英寸的显示器,其对角线为15英寸,宽与高之比为4:3,因此,其宽度是12英寸。其分辨率应该是每英寸85点左右。而对20英寸的显示器而言,分辨率为每英寸64点。屏幕尺寸大时分辨率反而小了?这并不奇怪,因为屏幕尺寸大了,就可以支持更多的像素模式。如屏幕尺寸为20英寸时,就可有1600X1200或者1920X1440等。
  在1024X768分辨率的显示器上,1024X768的照片在100%显示时也可以看到全幅,而2048X1536X16M和1600X1200X16M分辨率的照片在100%显示时就无法看到全幅了。你可以以较小的百分比(如50%)来显示。或者用100%显示,但此时你只能看到一部分,用上下左右移动照片的办法来看其他部分。
扫描仪分辨率
  下面再谈谈扫描仪的分辨率。在对扫描质量的评价中,扫描仪的分辨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分辨率是指进行数字化时所得到的信息数量或者密度。扫描仪的分辨率也分光学分辨率和内插分辨率。
作为扫描仪的指标,光学分辨率是指扫描仪的光学系统可以进行扫描采样的最高信息密度(即单位长度内得到的像素数);而内插分辨率则是进行插值运算后得到的分辨率。很显然,对一台扫描仪的分辨率评价,最重要的是其光学分辨率(就像DC镜头的光学变焦倍数是最重要的,数码变焦只是一种伪变焦而已)。
  在扫描时,具体的扫描分辨率是可以设定的。用高分辨率扫描得到的信息量大,同时产生的文件尺寸也大。因此,并不是把扫描分辨率设定得越高越好的,一般要根据以后打印输出的需要来设定扫描分辨率。
镜头的分辨率
  最后,还得要说一说镜头的分辨率。分辨率是判断镜头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用单位距离里能分辨的线对数(如每毫米线对数lp/mm)来表示。镜头的分辨率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被摄物通过镜头成像后的清晰程度。
  要说分辨率,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才算是能分辨的,什么是不能分辨的。在光学上有一个标准,称为瑞利判据。我们知道,任何镜头都存在像差,物体上的一点,通过镜头成像后并不是一点,而是一个分布,也称为弥散园。在物体上的很接近的两点如果本来是能分辨的,成像之后就有可能变成不能分辨了。这就引起了像的模糊。
  根据瑞利判据,如果两点之间的光强不超过最大光强的81.1%,我们就能感觉到这两点中间有一个暗区,这两点就是可以分辨的。否则,这两点就会连成一片,我们无法分别这是两点还是一点。这就是不能分辨。因此,我们说瑞利判据是决定分辨率的依据。尽管这个判据实际上的根据经验而不是根据理论得到的,但这是在光学中受到普遍承认的。
  显然,镜头的像差大小决定了弥散园的大校好的镜头像差较小,分辩率就高,反之反分辨率就低。另外,必须指出,即使在没有像差的理想情况下,由于光的衍射现象的存在,物上一点所成的像也是一个弥散光斑,此时称为爱里斑。爱里斑的大小与光的波长和通光口径有关。可以从理论上推出,爱里斑的直径是 1.22λ/d,其中λ是光的波上,d是通光口径的直径。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下,对分辨率要求非常高的情况下,爱里斑影响分辨率就不可忽视。如在亚微米大规模集成电路制版光刻工艺中,采用的曝光波长越来越短就是出于这个考虑。

数码照片存储格式哪种好
随着数码冲印的兴起和大家对数码照片品质的追求,很多数码相机用户也开始关心数码照片的存储格式了。数码相机有三大存储格式:RAW、TIFF和JPEG,而大多数用户对这三大存储格式的差异却并不了解,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些相关方面的知识。
一、原汁原味的RAW格式
普通数码相机用户平时接触的都是JPEG或TIFF格式的数码照片,而专业人士喜欢的却是RAW格式的照片。这是因为RAW格式是直接读取传感器(CCD或CMOS)上的原始记录数据,这些数据尚未经过曝光补偿、色彩平衡等处理,因此专业人士可以在后期通过专门的图像处理软件,对照片进行曝光补偿、色彩平衡等操作。不过RAW文档的导出有些麻烦,需要相关的配套软件来读取导出照片。
另外,RAW虽是非压缩非破坏性的格式,但RAW格式的照片比TIFF格式占用的容量还小。这是因为RAW的原始单位数据只需8Bits-12Bits储存,使得RAW文档的最后大小比TIFF小许多。在高品质的拍摄要求下,选取RAW格式存储的优势在于节省存储空间,加快拍摄效率。
二、多姿多彩的TIFF格式
一般来说,如果拍摄的数码照片是用于印刷出版的话,那么采用非压缩格式的RAW和TIFF格式照片最好,特别是TIFF格式。目前许多数码相机都带有TIFF格式拍摄功能,而低端数码相机几乎都不具备RAW格式拍摄功能。对于出版印刷来说,从使用数码相机拍摄到后期处理,都应一直保持TIFF格式。如果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是JPEG格式照片,在后期处理时才存储为TIFF文件,对影像品质的提升是毫无意义的。
作为一种非破坏性的存储格式,TIFF(Tagged Image File Format)文件占用空间较大。不过TIFF还具有如下优点:其一,RAW文件需专用的软件才能导出读取,而TIFF是一种被广大图像处理软件普遍支持的格式;其二,在TIFF文件的文件头,可以记载数码照片的分辨率,甚至可在照片内放置多个图像,因此TIFF文件对于排版软件来说相当便利。不过正是由于TIFF格式的大包容性,使得其体积也很大,占用的空间也大,存储效率也因此显得相对较低,一般500万像素数码相机拍出来的一张TIFF格式照片容量一般在10MB以上,存储时间也较长。笔者做过计算,一张TIFF格式照片容量比JPEG格式照片容量大16倍左右。
三、轻松自如的JPEG格式
JPEG(也称JPG)格式是数码相机用户最熟悉的大众化存储格式。这种有损压缩存储格式主要针对彩色或灰阶的图像进行大幅度的压缩,其压缩原理是利用了空间领域转换为频率领域的概念,人的眼睛对高频的部分较不敏感,因此这个部分就可以用大幅压缩、较粗略的方式来处理,以达到让文件更小的目的。
数码相机拍摄的JPEG照片,会在档头嵌入EXIF信息。目前最新的标准是EXIF 2.2(也即EXIF Print)。新的EXIF Print包含了更完整的拍摄参数信息以及色彩吻合参数,除了可以提供信息供用户参考外,打印上还可以达到让色彩更加一致化的目标。含有EXIF信息的JPEG照片,会使文件容量增大数KB。在作图像处理时,如果希望控制文件大小,可将该EXIF信息去除。
看了三大数码存储格式的介绍后,您对自己的照片拍摄品质有把握了吧?

数码相机电池的保养
当今的DC采用的电池一般有2种:专用锂电池和5号AA电池(镍氢充电电池最常用)。专用锂电重量轻、容量大、环保、几乎没有“记忆效应”,但价格昂贵、通用性差,而且假货很多。镍氢电池则具有电容量高、放电深度大、耐过充和过度放电、充电时间短等明显的优点。最重要的是镍氢电池价格便宜、通用性强。  
无论是哪种电池,只要是随DC销售的,一般在说明书中都会有使用注意事项,有的厂商甚至还会单独印出一份关于电池和充电器使用的指南。这些说明就是一些最基本但同时也很必要的保养之道,比如电池应选择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等。可惜的是,不少用户往往是把这些说明置之不顾、束之高阁。建议:对于DC新手,花费一点时间看完这些指南,绝对是必要的。
  普通用户在使用DC的过程中,电池往往没有专用的存放包;用户在替换电池后,会习惯性的把电池随手放好,而不管所放的地方是否干净、潮湿。这样的后果就是电池容易弄脏、触点易与金属(比如钥匙)等接触、容易受潮,而这些都是电池的大敌。建议:用户应该设置一个电池专用放置点,并保持电池的清洁。为了避免电量流失等问题发生,保持电池两端的接触点和电池盖子的内部干净,必要时使用柔软、清洁的干布轻擦。
  如果长时间不使用DC时,则必须将电池从机子中取出,并存放在干燥、阴凉的环境中。这一点大家都是没有异议的,但为什么还要在这里提出来讨论呢?因为这里涉及到另一个共建问题:对于镍氢电池,电池是应该完全放电后再保存,还是带电保存?这2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应该采用哪种呢?许多人都认为应采用前者,但笔者却认为电池带电保存比较合理。因为:据测试,镍氢电池保存的最佳条件是带电80%左右保存。这是因为镍氢电池的自放电较大(一个月10-15%左右),如果电池完全放电后再保存,很长时间内不使用,电池的自放电现象就会造成电池的过放电,会损坏电池。不信?那你想一想新买的镍氢充电电池是不是都还有电的,其中就是这个道理。建议:多比较,纠正错误的观点,从正确的方向入手保养电池,否则会事与愿违。

人像摄影初学者常犯的构图缺失与改善
人像初学者由于对画面的营造不是很熟悉,所以在构图时往往会有很多不尽完善之处,可能在拍摄时的窗口上并不觉得,等照片一出来后所有的缺失全都冒出来了,人物的安排是景物的安排也是,过分的强调背景及构图的安排,而忽略掉人物的本质而流于表象,整体影像和人物并无法溶为一体,而丧失了人像摄影对人物内涵层面的表达,也是不正确的,其实这都可以透过学习而有所改善的,在这里举几个初学者常犯的缺失及改善方式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既然今天拍摄的主题是人像,人像占整个画面的比例不宜太小,如果没有很适当的背景搭配时,拍摄时可尽量靠近主题,选择较单纯的背景,利用短景深的特性,例如可开大光圈,选择较长焦距的镜头或是选择离主体较远较干净的景物当背景都可以简化背景,使主体突出。
2.一般初学者习惯把主题至于画面中央,可适着将主题移至井字构图的黄金点或黄金线上,养成先对焦(锁定) 再重新去构图的习惯。
3.在公园外拍时,树枝、横杆、梁柱或反光斑点尽量不要置于model脸部的四周,可适度的改变拍摄者与model的角度,利用视角的改变将这些不适当的景物气除在画面之外。
4.很显眼的景物,例如鲜艳的花朵,无论是当前景或背景都应尽量模糊或淡化才不至于强走model的风采而有喧宾夺主的情形产生。
5.无论直幅或横幅完全依model当下所呈现的肢体语言为依据并注意画面的水平,特殊的表达方式则不此限。
6.此外也要尽量避免过的线条画过整个的画面,不破坏影像的完整性,例如公园的长条椅、栏杆上方的横杆、楼梯的扶手、细长的柱子等等,都应尽量避免,此外肢体的安排如不恰当时,也会产影像上的切割,对影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7.尔后各位无论在取景及构图方面都有较深入的体会时,个人建议可试着去突破既有的构图法则,创造出个人特有的Style,搭配底片、相关镜头及滤镜的运用,逆向去思考大胆的去安排人物与景物的关联,在另类的影像中,找到自己的风格。

白天的人像剪影, 怎麼拍
人像的拍攝,在逆光的環境上,有時也可以純粹的「剪影」來表現人物的輪廓及線條,形成不同的趣味。
所謂的「剪影」,指的便是拍攝主體呈現全黑或近似全黑的暗部,而背景反而是曝光正常的景緻。
我們先來看白天裡的人像剪影拍攝。像這張攝於滬尾砲台的影像,人物處於洞穴出口,主光源自洞穴之外,人像之後射入,形成一逆光的情況。
由於拍攝主體和後面的的場景,曝光值差距在 2 個 EV 以上,我們只要以背後的場景為測光的依據,很容易便可以拍出「剪影」的效果。
1. 將測光模式切換至「點測光」。
2. 以人像後面的場景,例如綠色的樹木,做為測光的依據( 得到一組光圈、快門的組合 ),測光之後,按相機的 AE Lock 鈕,將曝光值鎖定。
3. 然後調整構圖,以方才的曝光組合,進行拍攝。

闪光摄影基础知识
曝 光
闪光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出较强的光线。所以,快门必须在这瞬间打开,才能达到使底片曝光的目的。这就需要闪光灯与快门“同步”。
常用的闪光同步方式有M、X以及FP或F。M式同步适用于大多数闪光泡与叶片快门,用的快门速度可高达1/500秒。X式则是为电子闪光灯与叶片或焦点平面快门的同步而设置的。当你使用焦点平面快门和闪光泡时,就需要用FP或F同步方式。X式同步用叶片快门时,可使电子闪光灯与任何一级快门速度同步。闪光泡则用1/30秒。
闪光灯的曝光通常是用闪光指数去计算。电子闪光灯的闪光指数取决于其发光量,发光量是以光束烛光秒(BCPS)或有效烛光秒(ECPS)为单位。用下列公式通过闪光指数可以求得正确曝光所需要的光圈值:
闪光指数
闪光灯至被摄物的距离(单位。英尺) =光圈值
例如,闪光指数为64,闪光灯至被摄物的距离为8英尺:
64一=8 光圈应定为f/8。
8请注意,上式中的闪光指数是以英尺为距离单位进行计算的,如换成米,则需将上述闪光指数除以3.28,再去计算。有些电子闪光灯是自动控制闪光的使用这一类闪光灯时,在一定距离范围内,只需根据胶片的感光度选定一个光圈,闪光灯即自动控制闪光的持续时间,以获得正确的曝光,不必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
机上闪光
将闪光灯直接装在或紧靠照相机旁使用时,光线是直射、生硬的,造型效果差,被摄物的后面会投下浓重的阴影,重要的影纹都为黑影所遮盖。如是彩色片,深黑的阴影还会给人以色彩失真的感觉。
除此而外,机上闪光还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红眼”,二是反光。
在一些用闪光拍摄的彩色照片上,被摄者的瞳孔呈现红色,这是由于闪光灯离镜头太近,光线被血管丰富的视网膜反射回来的缘故。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使闪光灯离开镜头远一些。如果无法办到,也可以采取打开室内所有灯光,提高室内亮度的方法来解决。在较亮的光线下,瞳孔会收缩,从而减少了红色的反射光线。同样道理,拍摄前,被摄者先注视一个亮处(如室内的电灯)一下,也能使瞳孔缩小。
闪光光线的反光也对画面有破坏作用,因此拍摄时要避开背景上那些明亮的反光面,诸如镜子、窗户和光亮的墙壁等。不能避开时,可以调整拍摄位置,使之与反光面形成一定的角度,或者将闪光灯取下来,从另一个方向用光,就能够减少反光现象了。眼镜也常常会造成强烈的反光,解决方法同上。
机外闪光
把闪光灯从照相机
 楼主| 发表于 2007-4-24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分享摄影基础知识

机上闪光
将闪光灯直接装在或紧靠照相机旁使用时,光线是直射、生硬的,造型效果差,被摄物的后面会投下浓重的阴影,重要的影纹都为黑影所遮盖。如是彩色片,深黑的阴影还会给人以色彩失真的感觉。
除此而外,机上闪光还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红眼”,二是反光。
在一些用闪光拍摄的彩色照片上,被摄者的瞳孔呈现红色,这是由于闪光灯离镜头太近,光线被血管丰富的视网膜反射回来的缘故。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使闪光灯离开镜头远一些。如果无法办到,也可以采取打开室内所有灯光,提高室内亮度的方法来解决。在较亮的光线下,瞳孔会收缩,从而减少了红色的反射光线。同样道理,拍摄前,被摄者先注视一个亮处(如室内的电灯)一下,也能使瞳孔缩小。
闪光光线的反光也对画面有破坏作用,因此拍摄时要避开背景上那些明亮的反光面,诸如镜子、窗户和光亮的墙壁等。不能避开时,可以调整拍摄位置,使之与反光面形成一定的角度,或者将闪光灯取下来,从另一个方向用光,就能够减少反光现象了。眼镜也常常会造成强烈的反光,解决方法同上。
机外闪光
把闪光灯从照相机上取下来,使之离相机一臂之距或更远一些,这样能够改善闪光照明的效果。当闪光灯位于被摄者一侧的上方时,被摄者背面的投影将落在画面之外。这样的光线还能增强造型效果和立体感,从而在照片平面上更好地表现出物体的真实面貌。在雨雪天气里拍照时,也要使闪光灯远离照相机镜头的轴线,以避免雨点或雪花在直射光照射下对画面的破坏。用这样的方法闪光时,正确曝光所需要的光圈值,可以直接用闪光指数除以闪光灯至被摄物的距离(不是照相机至被摄物的距离)去求得。
多灯闪光
使用两个以上的闪光灯照明,可以增强照片的艺术感染力,并且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够获得摄影室里的那种多灯照明效果。
用作主光的闪光灯常常是位于相机之外的闪光灯,主要用以强调被摄物的立体感。它距离被摄物比辅助闪光灯要近一些。辅助闪光灯装在相机上(或处于相机位置),以增加对阴影部分的照明。第三只闪光灯用来照明背景,或者,象逆光一样,用作轮廓光。
这时,曝光主要根据主光灯至被摄物的距离而定,如果必要,再参照辅助光作某些调整。逆光不影响主体的曝光。计算时以主、辅灯的闪光指数及各自至被摄物的距离分别求出光圈值。如果二者之间相差两档或两档以上光圈的话,就按较小光圈(即主光的光圈)曝光。如果相差1/2到1.5档光圈,则需要在较小光圈的基础上再收小1/2档曝光。而如果二者相等,曝光时就应收小一档光圈。
有时,为了用较小的光圈拍摄,还可以让若干闪光灯对着一个被摄物重叠照明。各灯的照明距离及发光量应相等,用下式计算光圈值:
闪光指数
二灯重叠照明的光圈=1.4 X --------一
距离
闪光指数
四灯重叠照明的光圈=2.OX---------
距离
例如,用二只闪光灯,闪光指数为400,距离为36英尺,计算如下:
400
光圈= 1.4X------=f/15.4或f/16
36
在一些拍摄范围较大的场合下,是用若干闪光灯分别对不同部位照明。这样,基本上没有重叠照明的现象。此时正确曝光的关键在于要使每只灯到被摄物的距离都相等。具体计算方法与单灯一样。最靠近相机的闪光灯用快门同步闪光,其它则依赖传感器闪光。当然,所有的灯都必须放在各种景物的后面,切勿放在镜头前面。
 楼主| 发表于 2007-4-24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分享摄影基础知识

-- 人物摄影基本构图法
  焦点对准人物什么地方
  无论人物处于什么场合,都要把焦点对准人的物眼睛。换句话说,人的眼睛就是焦点的“归宿”!对人的眼睛聚焦时要把双眼都置于合焦范围之内是很难的,一般是对准靠近镜头的那只眼睛聚焦,人物脸部如果斜对镜头的话,合焦范围相对变窄。
  构图形式和镜头
  为表现人物和所处场合的气氛,可灵活使用横向构图和竖拍构图。拍摄时虽然可用望远镜头,但用小广角镜头更好。
  镜头与人物之间的位置与距离关系:
  人物在画面中很小,这是拍摄人物的大忌,道理很简单,拍摄人物就是要表现人物,人物拍的很小就不会成为画面的主体,而背景却成为画面的主体,结果与拍摄意图背道而驰。
  拍摄时要适当接近人物,光圈不要太小,以便虚化背景,突出人物。如果想把背景也拍清楚,可适当用小光圈加大晃深,拍摄时在取景器内确认后再按快门。有就深预测功能的话可先确认景深范围。
  构图很重要的一点是一边观看取景器一边改变位置和角度,不要一下子就按动快门。构图后“再往前走一步”是很多摄影老手的窍门。这时你会发现更加理想的构图、人物更加突出!另外,还可以横向移动几步或上下改变拍报角度,也能发现更好的拍摄位置和角度。总之,千万不要认为你第一次的构图是最好的画面。

-- 花卉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
  把艳丽多姿的花卉拍摄下来,印成画册,参加展览,或放大成彩色照片装点在会客厅、卧室里,将会给人以美的享受。
  拍摄花卉照片,首先要熟知各种花卉的生长习性,对各种花卉的生长情况和开放时间进行细致的调查了解。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等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各地生长的花卉也不尽相同,只有掌握各种花卉的生长地区、开放时间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做出最佳选择。
  拍摄花卉的构图要疏密相间,虚实适度,主次分明。主体应尽量放在画面正中,应留有虚位,同时注意线条组合,力求生动活泼,新颖有趣。要选择造型优美,姿态各异,具有不同神韵的花朵和含苞欲放的花蕾作为主体加以突出,再辅以檅应的枝叶作衬托,组成布局精美的画面。必要时,可稍稍做些园艺修整,排除干扰主体的杂物,清除枯枝败叶,使之构图更加合理,主体更加突出。花卉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是:要突出主体,忌喧宾夺主,主次不分;要取景简练,忌杂乱无章;要造型新颖,忌模仿、死搬硬 套;要主体位置适当,忌太偏,太居中;要有陪衬,忌孤独、单一;要均衡平衡,忌倾斜、失重;要疏密相间,忌稀稀拉拉、密密麻麻这;要错落有致,忌呆板、僵化。
  拍摄花载要巧妙突出主体,净化背景,消除画面中主体无关的枝枝叶叶。可以利用木板,绒布、彩钯硬卡片纸等材料自制背景,颜色可根据花卉色彩选用墨绿、黑、深蓝等深色。如果需要淡雅的效果,也可采用牙黄、粉、淡绿等浅色调背景。如果花的枝干大、花朵高,人工背景无法设置时,也可利用自然景物中的天空、地面、水波、草丛、树林和建筑物等作背景。
  如拍摄白玉兰、紫玉兰花,树大花高,可利用蔚蓝色的天空或房檐下的暗色墙壁做背景。拍摄时,可采用大光圈使背景模糊,以虚托实突出表现画面主体花朵,日光照射下的花朵处在深暗的背景上,将会使花卉颜色分外鲜艳,给作品带来非凡的魅力。
  拍摄花卉,要讲究用光。无论在室外用日光拍摄或在室内用人工光拍摄,切忌用正面光。用正面光拍出来的花卉,平淡乏味。最好用侧光、侧逆光,这样拍出来的花朵、花瓣、枝叶都会产生透明的质感、清晰的结构,呈现出多层次的效果。如布光时发现有局部光线暗淡,可用白纸、反光板、铝箔、闪光反光伞等作辅助光,以增加阴暗部分的亮度,使拍出的花卉更有生机。
  为了使花卉照片拍得更加艳丽、新鲜、产生艺术效果,还可以用喷壶向花上喷洒适量的水,形成人工露,使花卉显得更鲜灵可爱。晴天加用一枚偏振镜,可消除眩目的高光,并能获得更鲜艳的色彩。为了突出花的局部,还可以在镜头前加上星光镜,使水珠上的阳光或灯光显现出光芒四射的特殊效果。
  拍摄电动机应选在早上7-9时为好,此间雨露尚存,花叶鲜艳挺拔,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对单枝或两枝三枝的花朵,拍摄时要反复寻求最佳拍摄角度,而对花丛,则应后出它的节奏感与图案美来,切不可无目的无选择地任意拼凑,随意堆砌。
  对室外小花朵的拍摄,为防止风吹摇动,应选用较高的快门速度可使用一块挡风板。为使小花在胶片上得到较大的影像,应在镜头上加用近摄镜。

-- 用偏振镜消除表面反光
  偏振镜又称“偏光镜”,是一种常用滤镜,在彩色和黑白摄影中常用来消除或减弱非金属表面的强反光,从而消除或减弱非金属表面的强反光,从面消除或减轻光斑,还可用来拍摄玻璃后面的物品,或表现强反光处的物体的质感。在一些特殊摄影中,偏振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了解偏振镜的结构。偏振镜呈灰色,由镜片主体和一个与其相连并可旋转的后座框两部分组成。偏振镜的镜片主体由极细的水晶玻璃组成光栅。旋转时,偏振镜的光栅将那些不与它平行的偏振光线阻挡住。因此,偏振镜能够控制和记录在胶片上的与它平行反射光(此反射光为偏振光)的数量。实际上,这就是偏振镜能够消除或减弱非金属表面反光的道理。
  我们在翻拍片和资料时,常常会碰到由于被摄纸张表面反光,使图片和资料的某些部位曝光不正确。表现在扩印出一照片中的这些部位偏淡,降低了清晰程度和色彩饱和度。如用装有偏振镜的镜头去对准图片拍摄,转动偏振镜片对光,不但原有的反光消失,而且饱和度也增加了。需要提醒的是使用偏振镜要做相应的曝光补偿。
  当我们在拍摄金属小工艺品、手表、钱币时,金属表面也常有反光。偏振镜对金属表面也常有反光,偏振镜对金属反光无能为力,要消除这些反光又该用何办法?我们知道,自然光经过金属表面反射后,仍然为非偏振光;而自然光经过非金属表面反射后却是偏振光。基于这个原理,我们可以用白纸、白色有机玻璃、白塑料板等非金属人作为反光材料,将自然光或灯光(灯光也不是偏振光)反射至金属表面,再用其表面的反射光作为金属物品听照明光,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偏振光来消除这些金属表面的反射光,从面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 如何拍摄球面反光体
  日常拍摄的物体大致可分三种,吸光体(半吸光体)、反光体(半反光体)和透明体(半透明体)。拍摄反光体是一个特别棘手的问题,关键就是解决好反光这,反光的特点是用什么形状光源就会有什么样的反射点。反光物体有很多,如玻璃、多属、陶瓷等,玻璃反光可以 用偏振镜去除,而控制金属反光则不那么容易,尤其是不锈钢。它们的形态又大致分为平面、柱面和球面,这其中以柱面和球面的物体更难拍摄。以柱面为例,因为柱面物体的反光面角度是相机镜头正对反光面,这个面的角度可大180度,所以在反光的控制上就很难把握。要拍摄中,有时干脆利用它的反光特征,保留或故意制造反光,以表现物体的质感。相对于柱面,球面的反光角会更大,不但水平面反光还有纵向面的反光,所以一些反光极强的物体,可以反射出拍摄的整个布光点及周围的现场光影,在物体上形成一些杂乱的光斑点,不利于表现主体。要解决好这些问题,我认为不防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处理一下。
  1、不宜用硬光、直射光。直射光是直接打到物体的光线,同硬光一样,其光源方向性强,光源的形状、方向、大小 会直接在反光面上形成明显的光斑点。硬光虽然有利于表现物体本身的硬度及质感,但较难克服反光,所以如果不是故意制造反光,我们在拍摄反光体时尽量不用硬光,而选用散射光和柔光,散射光和柔光同样可以体现出主体空间感和质感。
  2.隐藏光源。设法隐藏光源,使它没有明显的光源点。可以用柔光布外面打进来,极强的反光体有时还能反射出拍摄者的影子,留下烦人的光影。可以在柔光布上挖个洞,只是把镜头伸进去,拍摄时使用快门线,按快门时摄影者藏起来。但是这样布光也是一个不利的因素,因为极有可能把物体拍成乳白色,对表现物体表面色泽不利。
  3、利用反光。对一些球面反光体,我们可以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使它反射出环境中的景物,渲染它的本质特性。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以。

-- 使用标准镜头三大事项[$nbsp][$nbsp][$nbsp]
标准镜头的焦距和视角都比较适中,拍摄的范围,影像放大率和景深的范围也都比较适中。标准镜头的有效孔径一般都很大,通常大于f/2.0,有的可达f/1.0,其通光力强,有利于在光线暗弱的条件下拍摄。标准镜头的体积小,重量较轻,携带方便,成像质量好,操作灵活,价格较低,是摄影中用得最多的一种镜头。但在使用标准镜头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近距处拍摄人像时防止变形
一般情况下标准镜头拍摄人物的近景和半身像效果最佳,它能使被摄者在画面上显得真实、自然、亲切、可信,如使用50mm焦距的135照相机的标准镜头拍摄,拍摄时的角度基本平行。如果拍摄的距离过近,角度过仰或过俯,就会出现如同广角镜那样的变形现象。
2.近拍时勿用镜头上的最大光圈
使用标准镜头在近距离处拍摄,通常都要加用接圈、皮腔和近摄镜,由于近距离拍摄的景深很小,标准镜头的最大光圈孔径值很大,如果用镜头上的最大光圈,所拍摄的画面其景深必然很短,就会造成画面中某些比较重要的部位处于景深允许的范围之外,造成这部分影像模糊。
3、创造性地使用标准镜头
对于远处的被摄体,将标准镜头的光圈收小进行拍摄,可以获得具有广角镜头拍摄的那种大景深的画面效果。对于近处的被摄体,可用最大的光圈拍摄,使前景和背景虚糊,主体突出,获得具有长焦镜头的画面效果。
使用长焦镜头有何技巧?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现代镜头的设计和生产都越来越强调长、短焦端的功能,像Canon EF17-35mmf/ 2.8Lu、Nikor AF20-35mmf/2.8DIF、Tamron200-400mmf/5.6、Minolta100-400mmf /4.5-6.7、Tokin80-400mmf/4.5-5.6等,但是,使用者若不掌握有关长、短焦镜头的使用技巧,也是无法发挥这些镜头的优势。在使用长焦镜头时,有几点应该注意:
1.长焦镜头的视角小,拍摄时对相机的抖动极敏感,因此,为了保证影像清晰度,在一般情况下,不应手持相机拍摄,而应将相机固定在三角架上,并且三角架要选坚固的。若在室外摄影,还应选择无风时按快门;对反光镜能预升起的相机,先将反光镜升起再按快门更可保证相机的稳定。
2.用长焦头拍摄远处景物,影像质量受天气影响较大,紫外线、尘埃和水汽都会使影像清晰度下降、反差变弱和色彩不饱和。因此,用长焦头拍摄远处景物时,最好要选择反差较大、色彩较饱和的景物做拍摄对象。此外,摄影时可用UV镜、天光镜或偏振镜来提高影像清晰度;若是黑白摄影,还可选用黄色、橙色或红色滤镜,这对清晰度的提高效果会更好。同时,别忘了使用遮光罩,它能有效地防止杂光弱化影像的反差。
3.长焦镜头的成像特点是产生空间透视压缩感。利用这一特点,原来有相当距离的前后景物,可拍得好像紧紧相邻在一起。因此,用长焦镜头是很容易表现紧凑拥挤的画面效果的。
4.使用长焦镜头拍摄时,测光最好采用机内TTL测光方式。因为,普通的入射式或反射式测光表的受光角往往大于镜头视角,直接按测光表数值曝光会出现偏差。

- 五种闪光方式
轻松掌握DC闪光灯
[$nbsp][$nbsp] 中低档数码相机一般都具备三种闪光灯模式,即自动闪光、消除红眼与关闭闪光灯。再高级一点的产品还提供“强制闪光”,甚至“慢速闪光”功能。那么,它们的区别何在?实际拍摄使用时又有哪些注意要点呢?
  自动闪光
  通常,傻瓜相机(使用胶卷)与数码相机在不做任何设定变动的时候,闪光灯模式都预设在“自动闪光”模式下。此时,相机会自动判断拍摄场景的光线是否充足。如果不足,就会自动在拍摄时打开闪光灯进行闪光,以弥补光线。我们大部分的拍摄,“自动闪光”模式都足以应付。
  消除红眼
  “红眼”现象在拍摄人像照片(尤其是比较近的距离、环境较阴暗)时常会发生。这是由于眼睛视网膜反射闪光而引起的。如果你不想让拍摄出来的人或动物的眼睛出现“红眼”,可以利用数码相机的“消除红眼”模式先让闪光灯快速闪烁一次或数次,使人的瞳孔适应之后,再进行主要的闪光与拍摄。
  关闭闪光(强制不闪光)
  顾名思义,就是强迫数码相机关闭闪光灯。不管拍摄环境的光线条件如何,都不准闪光。此功能最适宜于禁止使用闪光灯的地方进行拍摄。如笔者就曾经利用此功能在峨眉山万年寺拍摄金佛、在故宫拍摄“龙珠”。此外,借助此功能在黄昏或弱光环境更能营造出自然的拍摄气氛。
  强制闪光
  也就是“关闭闪光”的相反,即不管在明亮或弱光的环境中,都开启闪光灯进行闪光。通常用在对背对光源的人物进行拍摄。因为拍摄人物时,如果主体处于背光位置(如拍摄一间光线黑暗的房屋中的人物,主体背对着明亮的窗户),主体的正面就会处于阴影中看不清楚。此时可借助此功能,在闪光灯的有效覆盖范围内拍摄到主体受光均匀的照片。
  慢速同步闪光
  在光线昏暗的环境下拍照时,如果使用闪光灯加较高的快门速度进行拍摄,很容易造成前景主体太亮,甚至是白晃晃的一片,而背景却依旧灰暗,无法辨别细节。而“慢速闪光同步”会延迟数码相机的快门释放速度,以闪光灯照明前景,配合慢速快门(如1/5秒)为弱光背景曝光。这样,就能够拍摄出前后景均得到和谐曝光的照片。笔者自己的实际经验是在雨雾天的黄山上拍摄“迎客松”,效果令人满意。不过,使用此功能有两点注意事项,首先是在弱光环境拍摄时,使用慢速快门可能会因为拍摄人的手抖动而导致照片模糊。我建议大家用相机专用脚架支撑数码相机,以保持稳定。其次是使用闪光灯辅助拍摄时,注意拍摄距离应该处于闪光灯的有效覆盖范围之内。中低档数码相机内置的闪光灯覆盖范围有限,用摄影爱好者的话来说,其闪光指数较低(一般在1~9米内),不过已经基本满足普通拍摄需要。

- 如何拍摄到清晰锐利不模糊的照片
  对照片不清楚,一般都联系到镜头的质素问题,很多人都谈得不亦乐乎,笔者想就自己多年来的职业所练就出来的学识与经验(除了镜头以外),对照片不清楚的其它关键问题说几句公道话。
  一、照相机的测焦精度的影响
  即使你拥有一部名厂生产的靓机,配上一枚名厂生产靓镜。但是拍出的照片总是不够清晰,或者锐利度不够SHARP。你是否想到这不是你拍摄技术上的错误,而是相机的测焦精度之误差,说白些就是取景器测距与承影板的成影焦点不同步或者说是不合焦深。十分遗憾,这种不合焦深的相机在档次不高的一些相机中的确是存在的。日本照相机技术基础上书中曾有文披露:由于照相机使用的胶卷是柔软的,它关系到调焦精度往往不能满足社会工程学的要求,由于现代机械加工技术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所以在质量较差一些的照相机中,常常会遇到调焦精度较差的问题。他们检查了二十三个机种的照相机,其中焦深合格率达到100%的只有7个机种。可以一见到这种不合焦深的相机所占的比例之大,让人吃惊!
  假如你的相片给人一种似清晰又不清晰的印象,那么你不妨考虑你的相机的测焦精度,当相机的测距机构与调焦机械不能很好地成焦匹配的话,虽然取景器中显示调焦准确,但像片焦点并没在底片上。在单反相机中,调焦屏上虽已调得很清晰,但底片可能仍然是不够清晰的。十分不幸,这种调焦精度不好的照相机的确不在少数。外国摄影师,尤其是那些追求高质素的大师们,在底片的合焦问题上,是非常重视的。他们甚至于考虑到胶卷柔软的张力特性,为了能在重要的拍摄底片上能获得最高清晰度,一般不在胶卷的前首拍摄,而是当胶卷已卷至6至7张以后,才作正式的拍摄,以求胶卷底片在压片板上,能保持最大的平整度。可见合焦精度是不能小视的。
  二、照相机抖动对照片清晰的影响
  照相机的反光镜上翻与快门启动的震荡所产生的照相机抖动,也同样会对照片的清楚与否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在低档次相机中普遍存在。尤其是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如档次较低的一般都没有缓冲措施。慢速摄影势必产生震荡。尤其是在1/30秒-1/4秒之间的快门档最难避免。由于反光镜、快门的运动所产生的震荡必然会引起照片的不清楚。笔者认为所拍摄的底片须经受24吋放大而不见粗糙,这才算在清晰度上过了关。笔者经常使用1/15-1/30秒段的快门拍摄室内自然光人像照片。相机用的是F2福托米克A型,笔者敢大声断言,F2相机的机震控制是笔者所能见到,用过、试过的所有相机中最好的。底片合焦精度之高,也是印象最最深刻的。只有机械与光学均优秀的相机才能基本上保证高素质照片的出现,笔者提请注意“基本”二字,因为保证照片的清晰度是一件系统工程,拍摄环境仅仅是摄影系统中的一个部门而已。
  三、延迟冲洗对照片清晰度的影响
  纵然你的相机与镜头完全没有不妥之处,对焦技术上也不出错。理论上投影在胶片平面上的影象应该是鲜亮而锐利的,可是,印晒出来的相片却偏偏很平板,“清楚”不是“不清楚”又不是。那么这究竟又是怎么回事呢?噢!原来延迟冲洗也会对照片的清晰度产生不利的影响,假如你照完了胶卷而没有即时去洗,或者一卷胶卷只照了一部分,剩余的一部分留待着以后再照,那么这究竟要等多久呢?胶卷才能真正经冲洗处理,使其潜影显现出来。要知道胶卷照完后,潜影搁在照相机中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冲洗的话,清晰度是会逐渐减弱的,
  笔者有一卷长年放置冰箱冷冻室里的彩色胶卷(柯尼卡彩色负片),过期多少年已经无法知道了,只知已经拍摄7张,多年后笔者一时兴起将其重又装在相机里拍摄完后立即冲洗。令笔者非常吃惊是前7张画面均是先父去世后在苏州落葬时的现场记录的一部分,屈指一算,已整整十个年头了,潜影十年后竟然也能冲洗,还原实在是非常的不容易,相片颜色偏品红,整体清晰度严重变差,仿佛加了小号柔化镜,十分地SOFT。而第8张到卷尾,除了色彩偏青色调外,清晰度影响却远远小于已感光十年的潜影还原的照片。
  潜影的消失过程是渐进的,尽管低温能最大地阻止潜影消退,但却不能阻止潜影的清晰度减弱。所以重要的胶卷,应在拍摄完毕后尽早冲洗。柯达公司建议,新购的彩色胶卷应该冷藏(13度以下)存放。已经拍摄而来不及冲洗的胶卷也应该以同样方式处理。未经开封的胶卷在-18到-23度的条件下可以存放很久也不会变坏。
  至于制作相片的放大镜头(包括扩印机里的放大镜头)的质素不能低于摄影用的镜头的质素,制作相片时的对焦精度,冲印药水,感光相纸的本身质量等等因素也均能影响照片的清晰度,这些都是后语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4-24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分享摄影基础知识

- 镜头种类应选择何种镜头
    镜头种类由焦距7.5mm鱼眼镜至1200mm超远摄镜,每支镜头各有不同特性,而如何发挥每一支镜头特性,以配 合自己工作,是需要一段长时间,以下是一些当你在购买或用时的基本知识。
    要什么镜头?这是常会问到的问题,但答案很简单,你想令到主体有甚么效果,便选择能达到这效果的镜头 。简单来说,当拍摄风景照片时想纳入更多景物,便用广角镜(Wide-Angle Lense);而想收窄画面及除去杂乱背景,则可使用远摄镜(Tele-Lense)。不同的镜头焦距便造成明显不同的效果。 广角镜一般用於开阔视野,延长空间,增加透视感;而远摄镜则将景物拉近及将空间压缩。当然,镜头焦距不是唯一改变空间的方法,相机与被摄主体的距离亦能改变透视感。 广角镜常用於拍摄静物(风景),因为若用广角镜拍摄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而要有较大影像,必须十分接近动物,这是极危险而且效果亦不自然,故通常我们常会以远摄镜拍摄动物。
    鱼眼镜(Fisheye Lense) 鱼眼镜是一种特别镜头,它的视角接近或等於180度。变形极其明显,除了由画面中心的一条直线仍可保持垂直外 ,其它直线都变成弯曲,故在画面上影像形成一个圆圈。 显然,鱼眼镜并非常用到镜头,除非你很喜欢此种特别效果,否则还是等到你已拥有其它基本镜头时,再作考虑。
    超广角镜(Extreme Wide-Angle Lense 14-21mm) 超广角镜有极强透视感,夸张了前景主体,与背景构成一深度。常用於拍摄风景,静物。 广角镜(Wide-Angle Lense 24-35mm) 与超广角镜一样,当被拍主体愈近镜头前,其夸张感愈大,但由於其畸变及四边位置扭曲现象并无超广角镜般厉害,故亦适用於拍摄人物;最常见使用的有摄影记者,由於往往在极狭窄及混乱情况下拍摄,而广角镜能纳入较多人物,故被喻为记者的标准镜。
    标准镜(Standard Lense 45-70mm) 在传统摄影教学上,一提到标准镜必想起50mm或55mm,但为什么不是28mm、300mm等镜头?这是由於当我们用眼睛观看景物时所见之效果与标准镜所摄景物范围相似,角度同样约是43度,所拍摄景物是最正常,并没有广角镜广阔视野透视感,亦没有远摄镜窄角度压缩感。
  建议初学者买一支标准镜,因标准镜仍有其实用价值∶
  (一)标准镜拥有大光圈----如f/1、f/1.2·f/1.4、f/1.8等级数。
  (二)重量较轻----一般如f/1.8等镜重量并不太重,加上光圈较大,光线较暗下,仍能用一个较快快门操作而不产生太厉害震动。
  (三)价钱较便宜----一支f/1.8的标准约人民币一千多元,较其它镜头经济。
  (四)提高技术----正由於标准镜并无特别效果,在学习拍摄过程中,需要不断尝试各种方法,例如利用光圈 、相机与主体距离、主体与背景距离以控制景深、透视感;又或利用不同角度尽量发挥标准镜之潜能。到你能用尽此标准镜,再购买其它不同焦距镜头时,更能得心应手。
    人像镜(85-105mm) 人像镜焦距比标准镜略长,它能保持脸与鼻子之间适当透视关系,拍摄人像大头照片时,能避免畸变产生, 给人一舒服感觉。另一方面,在拍摄风景时,亦能给与细腻描绘;特别是当加上近摄环,又或使用105mm微距镜拍摄花朵时,更能发挥此类镜头之特色。
    中距离镜(Medium Tele Lense135 -210mm) 在拍摄风景时,我常用广角镜拍摄,但当拍摄风景画面里其中一部份时,我则多选用中距离镜,但要留意控制景深极其重要。举个例子,用200mm中距离镜拍摄80米外景物,光圈收细至f/22用Kodachrome 64日光下拍摄,快门只有1/30秒,一般来说,通常会导致相机震动而拍出来之相片不清。在许可情况下,尽量利用三脚架拍摄,除非所拍摄之地方不能使用三脚架。例如,拍摄地平线景物,三脚架降落到底部仍未能到达地平线,唯有将相机放在地面上,又或加上豆袋等支持物固定相机,以免产生震动。 此外,有时为了营造特别效果,例如流水或树叶动感,要较长时间曝光,三脚架不可缺少。
    远摄镜(Tele-Lense 300-400mm) 通常300mm、400mm镜头用於拍摄动物、雀鸟、赛车与及各类运动比赛。而拍摄日出日落风景最少也要300mm; 但有一点要留意,若要令到拍摄之太阳更加大,在拍摄时可对焦(focus)於前景,并将光圈尽量收细,而太阳则在对焦(Focus)以外,这样拍出来的效果比对於无限远,所拍的太阳更为大个。 另外,使用远摄镜更重要的是避免震动。因为远摄镜一般重量较重,特别是f/1.8、f/2.8等大光圈镜头,往往重逾二、三千克,假若不使用三脚架或单脚架,因手持不够稳定而极易产生振动;唯一方法,是使用较高速快门,而应用哪一级快门,这里有一法则,就是快门速度等於或大於所使用镜头的焦距。例如∶使用300mm 镜头,快门则应设於1/300或以上;以现今相机为例,快门可设於1/350或1/500快门。记往,由於使用长镜拍摄,被拍主体影像已经放大,故有任何轻微震动,亦会清楚见到。 另一方面,不可否定长镜的魅力,但长镜并非魔术师,它不能令你的相片更好,特别初学者而言。
    超远摄镜(Super Tele-Lense 500mm或以上) 用500mm反射镜拍太阳,甚至加上双增倍镜,因能拍得更大影像。反射镜利用凹面反光镜扩大影像来构成长焦距镜头,有一块凹面反光镜装置在镜头筒的底部,紧靠相机,它把光线向前反射,并再次反射回来,通过反光镜中心一孔聚焦到胶卷平面。优点在於镜身较短,价钱便宜,在背景上能产生一圈一圈的晕光现像,但缺点在於光圈固定,通常只有f/8值,不能调节光圈值。
    微距镜(Macro Lens) 微距镜是一支十分好用的工具,初学者在选择购买自己个人摄影系统时,一支微距镜不可缺少。 如以50mm或55mm微距镜代替一支50mm标准镜,又或100mm、105mm微距镜代替人像镜,但微距镜有二个缺点∶
   (一)光圈较小----一般只有f2.5或f2.8,不像标准镜或人像镜般有f1、f1.2、f1.8等大光圈。
   (二)价钱昂贵----一支50mm微距镜比起一支标准镜价钱可能高出3至4倍价钱。 微距镜是有其实用价值。
    变焦镜(Zoom Lens) 更多摄影师指出,能制造出一支高质素而能变焦的微距镜是最好不过的。因为能够令你快速地拍摄到近距离景物,而且可代替数支定焦镜头,减轻重量。 但光学设计师常遇到很大问题,当变焦倍数愈大,光学质素愈难控制。最适合变焦倍数由2倍至3倍,即 35mm-70mm 2倍,或35mm-105mm、70mm-210mm 3倍,故一般由广角镜至中距离镜,例如28-105mm又或28-200mm 等镜头,在使用广角时候都会有轻微变形或黑角现象;但以使用方便程度来说,则又无可厚非。 不同的微距变焦镜有不同微距使用方法;例如有些指像物比例在1:4左右的镜头,使用微距时要在最近对焦距离才能够用;又或有些则可在任何对焦范围内使用微距,而改变变焦焦距(Zoom)来对焦,直至影像清晰为止 。若仍觉得所使用镜头的微距不足,加上近摄环或延伸管(bellows),以增加近摄倍数。
    傻瓜机的曝光原理: 傻瓜机的曝光原理与一般135机曝光原理大同小异;都是由光线通过相机镜头,聚焦成影像到胶卷上曝光 。而相机的测光系统就会根据光线的强弱、被拍之主体本身对光的反射程度,与根据使用胶卷速度而决定光圈同快门组合。 傻瓜机的好处在於采用全自动曝光系统,你无需担心曝光问题,只需专注於拍摄人物、风景身上;如果你曾经使用过手动相机,你就知道省却了很多麻烦。 DX编码曾介绍过。便携机使用高速胶卷,但相机怎分辨哪一筒是100度,哪一筒是800度?原来是根据胶卷筒上,由黑色同银色的格子排列成一组胶卷ISO特定编码;当你将胶卷放入便携机时,相机就会根据胶卷密码而去设置适当曝光程序;而你亦能够从相机背後一个细而长的透明窗子,看到胶卷的型号及种类。
    怎样决定曝光组合? 在傻瓜机镜头上有一细小感光器,根据现场光线传递资料到曝光系统上,而作出一个适当快门、光圈组合。 在强光下,曝光系统会选择小光圈同高快门速度组合。在微弱光下,则会选择大光圈慢快门组合;整个程序完全自动。根据经验,在光线充足情况下,傻瓜机曝光系统是十分值得信赖的。 预计曝光组合查实,傻瓜机自动曝光系统不外乎根据不同光线场合而作出不同组合。例如在阳光普照下,必会选择高速快门与小光圈,因为高速快门能减少因手持相机所带来的震动,避免影像模糊,而小光圈则能够令到被拍摄主体都 Sharp 清楚。而在弱光情况下,傻瓜机则会自动提示你采用闪光灯,以补光线不足,除非你关掉闪光灯,否则一般情况下,都能够避免曝光不足。
   但有两点要留意∶
   (一)在阳光充足下,使用有变焦(Zoom)的傻瓜机,闪光灯指示器常会亮起,提示你用闪灯;这不是傻瓜机有问题。 只因为一般有Zoom的傻瓜机,在长焦距,例如35-105mm,焦距在105mm时,本身光圈设计很小,虽然阳光充足,但又要顾及快门速度不能太慢,故便要用闪光灯,弥补不够光。
   (二)一般傻瓜机本身快门设计并不会太快,当拍摄高速的运动比赛项目时,影像极可能模糊不清,这并非你手持不稳定,只是傻瓜机快门不够快。 控制傻瓜机正如以上所提到,当用Zoom时,阳光下也要用闪灯,
 但仍有方法解决∶
  (一)用高速胶卷----高速胶卷能解决小光圈不够光问题,但当Zoom镜在如以上例子35mm时,则随时会出现曝光过度,故不要用超过400度。
  (二)关掉闪光灯----关掉闪光灯用脚架,不过脚架太麻烦,倒不如放在一些物件上,如木椅、石面上;但如果你艺高人胆大,而自认对摄影有不少认识,对自己的傻瓜机又了解清楚,而看见光的强弱便知道快门光圈组合, 倒不如关掉相机闪光灯,手持拍摄。 但假若你一年中才拍照二、三次,那么就乖乖地听相机的指示用闪光灯吧!

-- 反转片跟一般的底片有什么不同
1、反转片色彩饱和度高
2、反转片色调范围宽
3、反转片种类繁多适合不同条件的拍摄要求
4、反转片是一拍而就的影相
5、反转片容易编辑
6、反转片适合印刷
7、使用反转片便于使用滤镜
8、反转片适于制作数字影像
反转片的缺点:
1、曝光宽容度窄
2、在可记录色调范围外图像质量很差
3、在人造光源和混和光源照明下拍摄效果不好
4、高感光度反转片颗粒很粗

- 捕捉风光摄影的最佳时机
  欲把大自然的风光拍摄得旖旎迷人,最佳的摄影时刻当数清晨和傍晚。因为此时段具有如下优点:
  1、此时的太阳才跃出或行将坠落,光线强度较弱,光照位置较低,在这样的光线照射下,景物有很分明的立体感。 2、这两段时间里的太阳光色温很低,光色偏橙黄暖色,因此,沐浴在这种阳光下的景物色彩会变得格外瑰丽动人,天上的云朵也会变成绚丽彩霞 3.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都是雾气升腾的时机,所以在此时刻,最容易捕捉到景色雾气迷朦、神秘飘渺 的气氛。 4.在此时刻摄影,能记录下映在水面上的光及照在鲜花和绿叶上的光两者之间的奇妙变化。 5.此时的天空是最富于戏剧性的变化,常会出现见所未见的奇异景象。 6.在清晨和傍晚,风光中不仅充溢着金黄色的暖调,低角度的阳光还会产生长而有趣的影子,它能使大地和沙丘更具质感。
  在清晨和傍晚时摄影,最好是采用侧光位或逆光位,这样就能充分地利用阳光的特性,把景物刻画得美丽如画,富有立体感。如果景色中雾气较浓,拍摄时宜用大光圈,合理选用一些物体做前景,可以表现出由近渐远的深度透视感。在有雾的情况下拍逆光照,结合不同的灰色调子,会产生一种不同凡响的效果,薄雾还可以柔化逆光照片的阴影部分。
  如果在所拍摄的风光照片中有朝阳和外阳存在,在测光时应把镜头对着太阳的左边或右边测光。确定曝光量后,再重新构图,并按此曝光值拍报。
  假如有时天空中没有雾霭,大气明净,朝阳和夕阳会与背光的景物形成相当悬殊的对比,拍摄时若单纯地顾暗或顾明都不会取得理想的结果,这时我们可借助渐变中灰滤光镜来压暗天空的亮度,以防止它们曝光过度,使阴暗处的近景仍可得到充分的曝光。[$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数码相机广角镜头的奥秘
  广角这个名词对于摄影爱好者们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镜头概念。所谓的广角镜就是焦距较短、视角较大的镜头。以平时使用的135相机为例,常见的广角镜头有15-30、16-35、17-35、18-28、18-35、20-35、21-35、24-50、24-85、24-105、24-120mm、24-135mm等,还有像18、0、24、28等等的定焦镜头。
  使用广角镜头的目的是为了可以达到更加开阔的视野,以及宏伟壮观的艺术效果。广角镜头可以产生前景大远景小的效果,用广角镜头产生的画面变形,令到前景的物体得到夸张地放大,更加突出前景物体,给予视觉上强烈的冲击。
  通常,广角镜头主要运用于宏伟建筑以及大面积风光的拍摄。利用其特性,就能表现出特有的气势,展现画面的震撼力。广角镜头对于人像的拍摄同样可以有特殊效果,相对于平淡的人像摄影,利用广角拍摄近大远小的特点,淡化背景,使人物主体更加的突出,现在的不少影楼拍摄的婚纱照都采用了广角人像的拍摄手法。
  对于消费级数码相机而言,所谓的大广角其实也就是28mm而已。Olympus 5060,Nikon Coolpix 5400,Minolta DiMAGEA 1,Sony F828这几款中高档的广角数码相机具备广角镜头的数码相机档次不一,价格相差很大,而且A1、5400、F828上市时间都不长,整体素质还没有经过时间的检验。
  一般来说,由于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的感光原件的不同,数码相机如要做到28mm广角,其对镜头的表现及制造的技术则需有更大的要求.因此一般28mm广角镜头数码相机只能在高端或价钱不菲的数码相机上找到。基于广角数码相机的价位偏高,一般的数码摄影爱好者未必能享受广角拍摄所带来的乐趣.
  但笔者最近留意到理光推出的Caplio RX则是一款价位实在功能又出色的入门级大广角的数码相机,Caplio RX更一改理光以往只有内涵没外表的作风,在外观上有了很大的进步,29mm铝合金纤薄机身,更是首部在324万像素的同级数码相机中,拥有28-100mm 3.6倍光学广角变焦镜头的数码相机,同时兼备全球最快的快门反应,快门时滞只有0.12秒。加上卓越微距1cm。体积只有111.6x29×6mm,重量为165克。由于理光去年已推出了一台28mm广角的数码相机Caplio G4w,相信对广角镜头的生产工艺会比其它品牌更为成熟.Caplio RX的出现把广角DC推向了普及。
  广角作为摄影必不可少一项指标来说,是每个摄影爱好者所必备的拍摄要素。合理的选择,对于日常拍摄以及创作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
  同时,每个消费者的需求都不同,就按照自身的需要来选择配一个广角镜或者购买广角数码相机。如果你已经购买了数码相机,但又广角端不够用,也可以另外购买一个广角镜,目前很多相机都可以加挂各种各样的滤镜。广角镜的效果是用倍数来表示的,比如你手上有一个35-105的数码相机,买了一个0.6倍的广角镜,那幺原来相机广角端就可以达到35×0.6=21mm。由于外挂滤镜对数码相机的成像质量是有一定影响,而且多数价格不菲,所以如果使用广角的场合较多,最好还是买一个广角镜头的数码相机。

- 数码相机的保养
大多数数码相机用户都忽略了说明书上注明的“数码相机是一种精巧、易损坏的光学装置”。几乎没有人会阅读说明书后面的使用说明,警告用户不要在雨天、烟雾、结冻的天气里或爆炸空气中使用相机。
  数码相机厂商都非常希望用户能在一种理想环境下使用数码相机,不要太热,也不要太冷,更不能掉落在坚硬表面上。
  本文要讲述的就是如何在拍摄精彩照片的同时保护好你的相机。
  在你外出度假或出门散步之前,带好备用电池和数码储存卡,因为说不定什么时候你会碰到一个绝好的拍摄机会。把备用电池放在家里或锁在汽车里是很不好的习惯。许多摄影师都买了钥匙链夹子,把储存卡放进去,然后系到相机带上。
  数码相机装上胶片和充足电的电池就能进行拍照,但除此之外,它还需要保养,保养的形式多种多样。
  ■把相机放在包里
  首先,你需要一个结实、好用的摄影包来装相机、数码存储卡、电池套件,再奢侈一些还需要辅助镜头或小型便携式三角架。
  摄影包的领先厂商如Tamrac、Lowepro和Domke使用高质量的原材料,更好的防震保护和极佳的背带和金属硬件。这些装置都已减小了尺寸,更适合于放置数码相机。
  如果你想购买新款摄影包,最好找稍大一点的。如果你买的摄影包在每次取东西的时候,都要把里面的东西全部拿出来,那你肯定不会喜欢,因为这样的话会错过许多很好的拍摄机会,而且也烦人。要买摄影包的时候最好把相机和附件带上,看一看哪种摄影包最适合你。
  如何背挎包也非常讲究。调整好摄影包上的带子,不要使相机离你的身体太远,否则它会从你的身上弹起,碰到别人或撞到其他物体。最理想的办法是,摄影包挂得稍高一些,这样你手臂可以防止它受碰撞,而且还可以防小偷。
  ■保持相机干净
  镜头上的污渍会严重降低图像质量,出现斑点或减弱图像对比度。而手指碰到镜头,这是不可避免的,灰尘和沙砾也会落到光学装置上。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对相机进行清洗的原因。清洗工具非常简单:镜头纸或是带有纤维布的精细工具、镜头刷和清洗套装。千万别用硬纸、纸巾或餐巾纸来清洗镜头。这些产品都包含有剐擦性的木质纸浆,会严重损害相机镜头上的易碎涂层。
  清洗纸不使用时,把微纤维清洗布放在原容器里,以保持干净。微纤维布非常耐洗,可定期与衣服一起洗。尽量不要使用棉织T恤衫或其他纤维,因为粗砾可能会渗进去。 清除镜头上尘土的另外一个办法就是经常使用镜头。如果你的相机有一个镜头盖,可以用一根带子、橡皮带或“镜头固定”装置将它固定在相机机身上。
  冷热天气也会影响相机。如果相机原来在空调房间,而后马上放在一个较热、潮湿的环境下,镜头和取景器上都会有雾点出现。这时需要用合适的薄纸或布来清洗。如果你带着相机从寒冷、干燥的室外进入室内,最好先把相机放在包里面预热一下,然后再拿出放在屋子里。并且要小心镜头,看它是不是“出汗”了,如果出汗了要立即擦干净。
  专业摄影人士的一条建议非常简便,也许你会不相信:随身带一个塑料拉链锁袋子。在非常潮湿或尘土的气候里,你可以在侧面挖一个小洞刚好放得下相机镜头然后把相机放在袋子里,不让雾气、湿气和尘土进入,会延长它的寿命。
  最后,不要把相机放进湿度较高的汽车后坐,汽车内部就像火炉一样,会使塑料变形,电线受损。

- 认识相机
摄影其实是一种纪录影像的技术,进行这种技术的工具就是相机。不能认识相机就不能进行拍摄,只有对手上的工具深入理解,灵活运用,才能拍出好的照片。 
  相机是个不透光之盒子,作用为控制光线之进入,使胶卷做不同程度之曝光。相机基本包括机身,镜头。机身内置快门,所谓快门(Shutter)是决定胶卷进行曝光(Expiosure)的时间,其实是一个掩盖胶卷的机械装置, 在进行曝光时按照使用者所设定的时间而打开,让来自镜头的光纪录在胶卷之上。而镜头则是一些光学组件 ,结集光线,在胶卷上造像。镜头是∶「由数片透明曲面玻璃等构成组合件通过光线折射,形成影像」,而效果「会比透镜更好」。 相片影像的优劣取决於合适的曝光(还有构图、 色彩等等),相机快门负责曝光时间,而镜头则负责光线的多少。镜头不单有对焦之调较功能(此稍後再提),更重要是「光圈」(Aperture)的调较,光圈之设定作用为设定f值,f值就是光线进入相机的数值。 设定光圈的f值以决定光线量,再配合相机之快门决定光线射在胶卷上的时间,便是一个曝光过程,亦即是一个拍摄过程。「摄影术中采用一个镜头,使被摄物体成像於感光材料(胶卷)上的一种不透光仪器」这个解释会使你更明白相机的原理吗?相机的组成 「相机」在上文曾说包括了镜头及机身,这样去描述似乎简单一点。
相机构造∶
  (1)一个不透光的盒子,这就是个照相机。这个不透光的盒子,使不要的光线不得进入其中。它又开了一个口,把所要的光线纳入其内。
  (2)镜头∶用光学玻璃造成的镜头,把进入镜头的光线汇聚起来,在感光胶卷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影像。比较复杂的镜头,是由三片或更多的光学玻璃组成的透镜叫做透镜单元。透镜单元组成一个整体,这就是摄影镜头。
  (3)胶卷∶是一种可把影像接受下来的感光材料,经过一定的化学药品处理,能把影像固定下来。
  (4)取景器∶使摄影者能看到他所拍照片所包括的影物范围。最简单取景器不过是用金属线做成的一个框框, 有的取景器是一个观察的窗口,有的则是由包括反光镜和镜头在内的光学系统组成,如35mm SLR。
  (5)对焦装置∶最简单相机没有对焦设备,在某一距离之外的景物都产生清晰的影像,例如3米以外。在那一距离之内的景物则不能聚焦,不能形成清晰影像。 我们建议你使用有对焦装置的相机,它能使你拍照时,在各种不同距离的景物都产取清晰的影像。
  (6)快门:快门是一个机械装置,能控制纳入的光和投射到胶卷所经历的时间,你的相机上应该有一个能够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
  (7)快门按钮:用来操纵快门的按钮。
  (8)光圈∶这个装置控制到达胶卷的光线的多少,它用控制镜头光孔的大小来达到这一作用的。SLR多采用类似眼睛瞳孔的光圈是由许多极薄的叶片一片片搭接而成,在搭接叶片的中心形成一个圆形的光孔,在控制每一 叶片时可使光孔变大变小,这样能控制通过镜头投向胶卷的光束的大小。这样形成的窗口叫做光圈,这种光孔大小的数值用光孔号码或f/值标注在镜头上。关於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下面接著讨论。
  (9)过片装置∶这是一个机械装置,用来转动相机内的胶卷,以便全部胶卷能在相机中一幅一幅地顺序曝光。 在有些相机中所用的胶卷是散页片如4X5机,每拍摄一幅照片时只有一幅单页的底片曝光。这点以後我们还要再谈。
  以上就是大部份相机的基本部份,以後我们还要逐步介绍。 相机的分类尽管所有照相机都包括上述的各种基本部份,但是些基本部份可以设计成各种式样而产生各种
类型的相机。
  以下我们就介绍一下相机的基本类型。
  110相机 现在最简单相机是叫110。它可以装在衣袋携带方便,随时可使用。这种相机也有各种不同光孔大小和对距离装置,它用110型的胶卷,其每张画幅的大小为13X17毫米。每卷胶卷预装在一个塑料的或金属片盒中,有些高级的110型相机装备了很考究的镜头和各种极精巧的机械装置,但大部份都是十分简单,形同玩具。连动测距相机 能够提供多种不同的曝光时间和多种不同的光圈,并可向多种不同的景物对好距离。所用的镜头视设计而定有些是可以拆换的。对距离的叫做测距器的装置。这是从Leica开始流行起来的。令惊奇的是∶早在1913年 制成的Leica相机的样几,竟令新形的Leica M6颇为相似。
  单镜反光机(35mm, APS, 120)这种照相机与上述连动测距器的相机颇为相似。它包括复杂的用镜头组和反光镜的光学系统,可以通过摄影镜头取景和对距离。35mm单镜反光机是当今最流行一种类型之一。用120胶卷的单镜头反光机,拍摄画幅为6X6cm、 6X4.5cm、6X7cm或6x9cm。 双镜头反光照相机(TLR) 这种照相机有两个镜头。上面一个镜头是为了取景和对距离用。一面一个镜头是为了拍摄照片。常用的胶卷为 120卷片,拍摄出的画面为6X6cm,目前已不太流行。 全自动便携相机(point and shoot) (35mm, APS) 使用135mm胶卷的全自动小型相机,一切自动化,用者只需对著画面,按钮,便可拍摄,一般叫「傻瓜机」, 是目前最流行的相机。
  取景式相机(View Camera) 一般用於专业摄影,这种相机用散页片,其尺寸为4X5、5X7或8X10英寸。这种照相机都是装在三脚架上使用的,十分不方便。
 即影即有相机:最初是由宝丽来发展起来的,後来Kodak公司也制造供应,目前停产。这种照相机用特种胶片,拍摄後立即自动冲洗 。在拍摄後从相机中拉出或自动弹出时已经是完成了的照片。 还有一种特殊的相机背,可以附装在某些相机上,如哈苏、碧浪之家等相机,装上这种机背後,也能拍摄即影即有照片。
 你需要什么相机? 你的相机必须可以满足学习的需要。只要便於控制光圈大小、快门曝光时间和距离就行了。其他的选择可由你自己考虑了。因此,35mm SLR便摄相机、120机……一切均可用,但以35mm SLR较为方便,而35mm便携相机较为便宜、易用。 不要因为你的相机不是最贵的而担心。最重要的是你本人。我们所培养的是你本人,将要拍摄照片的是你。只有你的技术好了,你的照片才会好。 关键是摄影者本人而不是照相机。 是的,以後你可以去买比较贵和比较复杂的设备。但现在不要那样做。首先下功夫学习技术,发挥你的风格, 以後用你亲手赚来的钱购买吸引你的硬件。而且只有到那时你才会知道你真正需要什么。

- 相机维护的注意事项
   1.切勿触模相机的反射镜或对焦屏。使用气球扫清除尘埃。
   2.切勿触摸快门帘。
   3.切勿触摸DX触点。使用气球保持它们的清洁。
   4.使用柔软清洁的布清洁观景器接目镜。切勿使用酒精。
   5.使用气球扫清镜头表面。使用柔软、清洁的棉质布料或镜头纸,并以乙醇(酒精)濡湿,把泥尘及污渍清除。以圈状的作由中央向外边拭抹。小心勿留下痕迹及勿触摸镜片的其他部份。
   6切勿为相机加油
   7.切勿相机亦留在过热的地方。
   8.相机必须保持远离水潮湿。当在接近水地方使用相机时,小心有水溅出,特别被咸水溅湿。
   9.切勿让机身和镜头掉落或碰撞在硬面上。强烈震动可使相机故障。
  10.若相机出现故障,立刻把它送往服务中心。
  11.把相机储存在乾、凉并远离樟脑(防虫剂)的地方。在潮湿的环境中,相机须储存在放有乾燥剂的胶袋内, 以避开尘埃、湿气及盐分。但注意,把相机皮套储存在胶袋内有可能令皮质受损。
  12.要保持内置闪光灯的聚光镜处於最佳状态,每日月要把闪灯闪光数次,如此它便可使用上多年。傻瓜机虽说一按即拍,不需甚么技巧,但那一按的功夫其实一点也马虎不得。要有稳定的一按才能有清晰的影像,这是使用傻瓜机的最基本条件。而稳定的一按完全依靠正确的把持相机手法,究竟应怎样手握相机呢?
  想要把持稳定,一定要绝不手软的握著相机之手柄。当然,太用力亦是不应该的,将肌肉谷到「青筋都暴出」去手持傻瓜机拍照,不单止一定手震,更是十分难看。其实所谓绝不手软,是指用适当力度并以最大接触面去把持相机之手柄,而另一支手则轻托机身。以下有几种手持相机的方法,其中有对有错,大家不妨参考一下。
  首先第一种正确手法是传统SLR相机手持法,不过加以变化,左手将姆子及食指板开成直角,作用就如架一样托著相机。
  第二种方法比较普遍。但要留意双手之间必需贴紧身体。
  第三种是垂直拍摄时的手法。留意相机之闪光灯在此手持方法时在上方。这种手法是有目的,而且是必要。因为可防止闪光灯之闪光在主体面上留下可怕的暗影,(试想像以电筒从下巴向上照的可怕模样),所以用拍闪光灯照必要用闪光灯在上的手持方法。同样要注意是∶小心手指遮著闪光灯以及手同样要紧贴身体。
  第四种手法是说假使现场有面墙,请加以利用,因为它一定比你更能稳定地支持相机。
  而以下四种是一般使用者持傻瓜相机拍摄的通病∶
   其一、单手持机扮有型。不错,的确看似潇洒,但通常无好结果。
   其二,看君请别笑,真的有人如此持机拍摄,除了似鸡惹笑外,此姿势一无是处。
   其三,用手指拈著相机,彷似机身火烫,手握不得……你能拍得好吗?
   其四,如此握机拍摄一轮之後,你一定会觉得手指灼痛。因为你的手指遮了闪光灯。除了一支灼痛的手指之 外,你更会得到一堆「口黑面黑」的相片,恭喜。 若能留意手持相机的手法,相片质素必能提高不少。朋友, 别再怪手上相机不好,问题可能不在相机 之上。
 楼主| 发表于 2007-4-24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分享摄影基础知识

-- 室内人像摄影用光技巧
  人像摄影的用光或者说如何照明,既是一种基本功,又是体现摄影师水平高低的重要内容。与调度人物的姿势、安排道具和选择背景相比,用光在人像摄影最终完成的影像上,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因为摄影本来就是在用光绘图。因此,摄影师们聚在一起,除了谈钱和相机之外,话题往往是使用何种灯具和如何用光之类的事情。
一提到摄影室的用光,就自然地会说到四大样:
1、主光,即决定被摄者照明格局的首选灯光,而其它的灯光则只能起到辅助作用。现代影室所用的主光通常是由柔光灯箱发出的。之所以采用柔光灯箱,是因为它发出的光线较为均匀,便于控制。所谓的柔光灯箱,其实就是把一只或数只灯泡放入一个箱体里,通过能使光线散射的柔光箱罩(一般由塑料或纺织品制成)对被摄者照明,箱体越大,灯泡越多,功率越强,照明范围越广。对于一般的影楼来说,口径为一平方米左右的柔光灯箱就能胜任了。其照明的距离和角度可根据需要进行任意调整,而曝光量的确定就以主光为依据。
2、补光,也叫辅助光,顾名思义,它所起的作用就是对阴影进行补充照明,使阴影变得浅淡。其实,补光所用的可以是与主光同样的柔光灯箱,通过照明距离或输出功率来调整它与主光的光比。如果补光的曝光比主光少3挡光圈的话,其光比就是1:3,也就是说其结果将得到较深的阴影。如果补光的强度接近主光的话,比方说相差半级光圈的话,那么阴影部分就变得非常浅淡了。为了简便起见,补光的光源可以固定在天花板或墙上,只是通过调整输出功率的方式来控制阴影的深浅。至于怎样才能使补光取得与主光的最佳光比,则只能靠反复地试验。
3、背景光。在大多数情况下,被摄者都与背景拉开一定的距离。由于光源的照明随着距离的增加而明显地减弱,而背景比被摄者距离光源更远,所以背景的亮度要比被摄者暗许多。如果按被摄者的照明情况曝光的话,则背景就会显得更暗了,结果是被摄者看起来如同融入黑暗的背景之中。如果摄影师不介意这种背景效果的话,当然也就用不着背景光了。但是如果要想把被摄者同背景区别开来的话,则有必要对背景进行单独照明,于是就有了所谓的背景光。然而,背景光的运用要照顾到背景的色彩、距离和照明的角度等等,搞得不好就会弄巧成拙,因此,需要对背景光进行反复调整才能用得恰到好处。为了均匀地照明一个无缝的背景,有时会需要使用两盏灯。
4、头发光。由于人像摄影技术的发展,所谓的头发光已由原来投射到头上的不那么自然的一束聚光,逐渐演变成为一只或多只更加宽广而柔和的灯光,不仅使头发避免成为漆黑一团,而且还能勾画出被摄者的轮廓,因而它又被称为“分离光”。这种用光方法现在已经使用得相当普遍,为此目的采用的是小型柔光灯箱或条型灯具。这种头发光还可以采用把一束灯光通过天花板反射的办法来实施,不过要注意控制布光范围,如果照射到鼻子上就不好看了。
  上述的4种照明是人像摄影用光的基本方法,这四种方法根据需要可以灵活应用,既可以同时使用4种或两三种,也可以只用主光加上反光板。至于使用自然光在摄影室或在户外从事人像摄影,所用的光源则是现场的自然光以及反光板,当然,也可以采取自然光与灯光相结合的照明方式。
  至此,也许所有的用光方法都涉及到了,这些方法可以说也都够用了,这是摄影师们的常规做法。但是,对于人像摄影来说,现有的照明方法所拍出的人像有时仍然让人感到似乎缺点什么,总之,一句话:不够精彩。那么,有何高招能够解决这个微妙的问题呢?办法还是有的,那就是再用上一种光——强调光。
  强调光的功能就是为人像增添一点亮色,一种冲劲,突出被摄者的形态并增强立体感,或者引起人们对被强调光照明部分的注意。在摄影室中这种光通常都是小范围的未经散射的强硬光线,很有冲劲。由此可见,设置这种灯光用不着太大的花费,它甚至用一面镜子把其它的光源,例如一只便携式闪光灯,反射到画面中,就能起到强调的作用。如果使用闪光灯作光源,可以把它放在一个支架上,通过一只伺服开关,即光电启动器,使闪光与其它的照明同步。之所以要利用镜子,主要是为了控制强调光的照明范围。为了获得最佳效果,强调光通常从被摄者的侧后方发出,有时就会射入镜头,结果反而破坏了影像效果。因此,为了确保镜头不受眩光影响,在强调光与镜头之间应放上用黑纸板做的遮光片。
  强调光的强度一般并没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因为不同的摄影师所追求的效果各不相同,不过不妨以超过主光一级光圈的亮度作为试拍的出发点。然而即便强调光的强度与主光相同,它也会产生一种相当生动的效果,因为其光质比较强硬,而且其照明的角度使光线对着镜头反射。顺便说一句,如果以闪光作为强调光的光源,那么在测量强调光的强度时,应关闭在场的所有其它光源。
运用强调光可以增强人像的戏剧性和立体效果,而且并不费事也不费钱。只要稍加实践就能掌握这一招,而结果将会使你获得更上一层楼的人像作品。

- 闪光灯使用技巧
  摄影的主体即光与影,用光的好坏对一幅作品的成败很关键。目前主流数码相机更多地朝着高像素发展,各种专业的功能也在逐步加入中,但目前各数码相机厂商在用光的考虑上做得还远远不够:多数民用级数码相机并没有配备外接闪光灯接口,而内置的闪光灯基本上是鸡肋,其闪光灯指数小,没有太多的闪光灯功能设置,一般只有发光、不发光、消除红眼等,使用闪光所得照片往往是前景过曝,而背景仍旧是黑黑的一片,有时还会带上难看的影子。所以,很多摄友在夜间或室内光线不足的拍摄中宁可照片虚掉一点,也不愿意使用数码相机自带的闪光灯。
  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为了获得好的照片,我们必需为拍摄对象补光,在没有可以借用的光源时,闪光灯就成了便携易用的最好选择。直射打光是用闪光灯补光的一大忌,有经验的拍摄者一般会把闪光灯打到浅色的表面,如墙壁、天花板上,利用其反射闪光为拍摄对象补光,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是散射光,用在人像拍摄中,散射光效果可以生动地表现出人的体感、质感和空间感。图1为使用闪光灯反射墙面补光的效果,使用器材为:奥林巴斯C-5050数码相机+银燕外接闪光灯+富士同步外闪。
  为了更好地使用闪光灯补光,我们坚持两条原则:一是有外置闪光灯热靴或PC接口的数码相机,一定要为其配置外接闪光灯;二是没有外置闪光灯接口的,尽可能使用同步器和专为数码相机设计的闪光灯,以求得到好的补光效果。
在使用外接闪光灯补光时有以下几点技巧:
1.闪光灯灯头方向,注意灯头的角度,利用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出射角,大约估算出反射光线的落光位置,使光线通过反射后能够正好落在拍摄对象上。
2.选择反射面一般为浅色,最好为白色,因为闪光灯发出的是冷光源,浅色中的白色可以对光源不加修改地反射,其他颜色的反射面会改变色温,易造成白平衡误差,而深色表面会吸引掉大量的光,不利于反射补光。建议使用白色塑料泡沫板(可从装饰市场购买,或直接从各种家电包装箱中起缓冲作用的泡沫中选择平板状的即可),作为活动的反光板,补光时具有柔光效果,实际使用效果很好。
注意闪光时不能正面对着玻璃、镜面或表面光洁的物体拍摄,以免引起反光,改变一下角度可以避免。
3.选择外接闪光灯尽可能选择上下左右可调角度大的闪光灯,这样在打光时会方便灵活一些。配有内置反光板的闪光灯价格一般要高一些,或者可以使用用橡皮筋固定白卡纸作反光板是一种很好的廉价替代方法,白卡纸的大小可自由控制,补光效果往往更好。
4.因为利用反射散光补光时,相机一般无法准确测算曝光量,所以建议先根据经验调整光圈与快门拍摄一张,数码相机与传统胶片相机相比最大的优势是所见即所得,拍摄完成后立即可以看到实拍效果,然后做相应的增减曝光,就可以获得曝光准确的照片。
5.在仅使用一支闪光灯无法获得好的效果时,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同步器,增加闪光灯的数量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补光,会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图1的照片在拍摄过程中使用了2支外接闪光灯,一支闪光灯打顶棚反射光补光,另一支闪光灯打侧墙反射光补光,所获得的照片立体感更强。
6.多数低端民用级数码相机不具备闪光灯热靴,而内置闪光灯往往不能与市售普通闪光灯同步,所以不能使用闪光灯同步器,需要购置专为数码相机设计的闪光灯,价格要高一些。如果你的数码相机上有PC(闪光同步端子,非电脑)接口,那么也可以实现外闪灯同步补光。图2为奥林巴斯1400XL与外闪的组合,是笔者1998年购置的第一台数码相机,为全傻瓜式,无手动设置功能。由于这款相机具有PC同步接口,在为其配置底架和外闪(富士老式立柄握把式闪光灯,是笔者在二手市场上以45元价格购得)后,其使用寿命又延长了很久。
使用外置闪光灯,并不需要做太多的追加投资,但在使用外置闪光灯补光后,会获得更多的摄影乐趣,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摄影作品来。

-- 关于人像摄影的几个简单技巧
  出色的人像并非必须出众的摄影器材,实际上,一盏离机闪光灯就能创造出奇迹。出色的人像并非必须出众的摄影器材。依靠少许知识,你可以摈弃昂贵的工作室频闪灯、帆布悬挂、手持测光表、宝丽来后背、柔光箱和一些你认为严肃人像摄影所必须的随身用具。
  我们将要一步步演示给你如何仅使用单反相机、机顶闪光灯、几块床单,一张硬纸板和其它几种便宜的零星物件拍出艺术性的专业人像照。人像摄影是个很大的话题,我们无法以几页篇幅囊括它,但我们可以告诉你几个随时随地都非常实用的灯光设置方案,不搀杂任何术语和理论的基本设备和技巧。
你可以找到令人像摄影由平俗到引人注目的技巧和捷径-而这一切都无须你去抢劫银行。
一个只使用机顶闪光灯的光线系统
  大部分专业人像摄影使用多达4个频闪的多闪光系统。为使利用机顶单闪光系统达到同一效果,你首先要知道每个频闪起到什么作用。很简单,4灯系统中的每道光线都是为了达到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作用。
主光源
  这一光线用来照明主体,做决定暴光的测量。你的主光源就是连接你相机的机顶闪光灯(很可能是TTL曝光系统),经由一个10-25英尺的离机导线。你或许在以前听说过,这里我们再重复一遍:改进你人像光线的首要方式就是将闪光灯远离相机。机顶闪光灯表现出枯燥的毫无生气的光线。把你的主光源远离相机到允许刻画出拍摄对象的骨骼构造、皮肤和脸部其它特征的位置。固定在机顶上的闪光灯是无法表现出创造性的。
  在你使用离机闪光灯时你有几种方式可以控制暴光,我们推荐使用与你相机品牌匹配的TTL闪光灯和导线。这将把离机闪光灯和相机内置测光表连接起来用于控制暴光。问题在于,相机厂商提供的导线或许太短,找厂商订制一根加长导线。一根20-25英尺长的个人电脑导线也可以代用并且价格便宜。你相机的内置测光表可能不工作,但我们会教你一种即便你没有手持测光表,即便你的相机没有没有内置个人电脑连线插头的方法-找一只机顶插头转换器。
滤光
  在你将主体光定位之后就是滤光,习惯上用来柔化和消除主体光产生阴影。它不起任何作用,取决于你不需要或者想要控制阴影,滤光通常放置在相反的方向或相机的正上方。提示:假如你使用滤光会得到更好的效果。但你可以不购置第二只闪光灯充当滤光。只需放一大块闪光的白板在你通常放置滤光的位置用来反射部分主光输出。假如你想更进一步消除主光产生的阴影,在你定位之前在纸板上包一层锡箔,或者使用一面墙镜。无论用什么作反射,利用距离你的拍摄对象远近来控制其效果。
背光
  这一光线只用于照明你的拍摄对象背后,取决于你是否想要照亮背景。通常放置在主体的背后,难怪,总是指向背景。
  假如你想跳过背景频闪的开销,只需使用黑暗的背景-背光通常适用于明亮的背景。为了建立一个黑暗的背景,在拍摄主体背后4-5英尺挂一块黑床单-一个免除褶皱,撕痕和布纹出现在照片上的距离。
假如你恰好拥有一个大房间并且能把它完全遮暗,你也可以把拍摄对象放置于离背景墙10或者15英尺的距离。仅仅照亮主体,你无须一块布就可以拥有一个漆黑的环境。假如你坚持要明亮的背景但还不想购置背景灯的话,在白天距离敞开的窗户几英尺处拍摄人像。最好有个好风景,但大光圈可以虚化窗外的一切。或者在火前拍摄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当然,你也可以在一堵明亮的墙前拍摄,但没有分隔光线,在画面上,墙面可能看上去象洗过一样并且有些脏。
边缘光
  只用于把主体从背景中分离开来。通常放置于主体上方和稍后对着头发的位置。
我们的建议:忘了边缘光,对于普通拍摄而言。假如你把主光的位置摆设恰当,边缘光起不到什么作用。它们也较难使用,除非你有下桁架(BOOM STAND)和柔光箱。
假如你做稍微的移动,在眼睛或鼻子上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亮点。最主要的,边缘光可以令你的光线看上去有些人工化甚至出现差错,特别是当用做头发光线的时候。以我的观点,假如你的拍摄不使用边缘光,你可以得到一个不落俗套并且更具艺术性的人像照。
提示:假如你只是偶尔做人像摄影,没必要投资在架子上以稳定灯光,背景或反射板,可以使用家什做为代用品。把闪光灯固定在三脚架上,把一面墙镜放在沉重的椅子上。当手头没有专业设备时,职业摄影师通常都会这么做,你也可以。
一个普遍的光线设置?
  几乎是所有专业人士称之为短光,好处是它能使脸庞显得消瘦且抬高颧骨,它能够取悦除了瘦长脸形外的所有人。把拍摄对象安置在相机的正前方,确定他们比较好看的一个侧脸,然后让他们在适当的方向扭转大约20度。把你的主闪光灯放置于拍摄对象转头的一面离相机大约75度的位置,把滤光或反射光放置在相机旁相反的方向,这叫做短光,因为你照亮扭离相机的那边脸,否则光线会直接泄入镜头,这将导致眩光。
  直接闪光照明比较生硬,意味着形成暗淡鲜明的阴影,强调了皮肤的表面细节。柔光形成不太暗淡、环绕在主体周围比较模糊的阴影,一般来说,在大多数时候为人像照提供更佳光线。使用柔光时你不必象放置强光要求十分准确时那样容易犯错误。并且,假如你碰巧身边没有化妆师时,柔光有消除污迹和皱纹的优点。总体来说,特别是针对女士时,当使用短光时你会想到柔化主光。
为了把强烈的闪光转化为比较柔软的光线,在闪光灯和主体之间挂一块半透明的白床单。闪光灯的位置距离床单越远光线越柔和。为了防止光线在床单上发生散射,在闪光灯反射镜上罩一张锡箔,职业摄影师在发明柔光箱之前很多年就是这样做的,并且许多人还在这样做,因为一块床单能够屏蔽除了最大最昂贵光板外更大的光源。
  顺便提一下,与短光相反,是阔光-就是当主体稍微转向左边或右边时,近脸的光线。它使得脸庞更阔或者更圆,令下颌看上去很大,所以不太好,除非针对于非常消瘦的脸庞,这是使用离机闪光灯新手中常出现的错误。
提示:为了使光线看上去更自然和悦目,在放置闪光灯时可以参照太阳的角度。在拍摄对象头上几英尺高处朝下。假如眼神中看不到光,或者在眼窝内发现阴影,那就是灯光太高。假如鼻子下面有一小块阴影,就是太低。
青春之泉光线的设置?
  在摄影圈子内,因此这种光线在三十多岁和更年长的妇女中非常流行。
  你的拍摄主体正视前方,把主光放置在相机左方或者右方,滤光反射镜放置在相反的一面。令主光穿过白床单形成柔光-主光和反射镜之间的空间一定要确保镜头伸入。经过柔化的轴心光能够遮掩脸部瑕疵,令皮肤看上去更平滑,并且减轻皱纹。特别对女性而言更呈现出年轻的表情。(轴心光是指来自相机方向的主光。)
表现个性的灯光设置
  为了表现出个性,特别是男性对象,要使用强光。自闪光灯直射的没经过修正的光线非常理想。只需在相机的上方位置90度的角度对准拍摄主体。在另一边放置滤光反射镜,或者根本就不用反射镜。拍摄主体以侧面或者正对着相机。强光和强烈的光线角度产生表现皮肤纹理和面部深度的阴影,特别适用于年长的男子:老兵、农夫、饱经风霜的老渔夫和诸如此类的角色。也适用于粗犷的年轻人。
  提示:把诸如ROSCOLUX2号的琥珀色凝胶绑在反射镜上,让影像沉浸在暖调的金色光线中。这样可以增强皮肤色调,非常适合温柔浪漫的肖像照。
无可争议的影象控制
  职业摄影师用模式光线来设置灯光,手持测光表来检查暴光和宝丽来后背,以确保在拍摄之前一切万无一失。假如你没有这些设备怎样达到专业效果呢?一大批职业摄影师也没有这些专业设备或者至少不经常用到:那些经营商业人像摄影工作室的人。工作室人像摄影师检测灯光并且日复一日地使用同样的灯光设置。拍摄主体和灯光位置、光度、镜头选择诸如此类的东西通常都是一样的,因此在每次拍摄前不必检查暴光之类的事情。假如你立足于一两种光线设置,学好它,可以在每次拍摄新的人像时使用同样的设置,你也可以丢开模式光线、宝丽来后背甚至手持测光表。
假如你使用带长线的TTL闪光灯的话,暴光就非常简单。然后,你可以依赖相机的内置测光表不去理会光线的变更或者散射。测光表会自动补偿闪光灯到拍摄主体以及滤光反射镜距离的增减。假如你闪光灯系统使用非TTL电脑导线,试着保护你的光线以达到正确的暴光。设置、记录闪光指数和滤光反射镜到拍摄主体的距离,拍摄一卷实验胶片,多方论证,然后确定最佳暴光。自此之后,在距离主体同样的距离总是使用同样的暴光,灯光和反射镜设置。
提示:假如拍摄主体的脸特别圆或者宽的话,让他稍微扭转偏左或偏右。你的光线还是设置在拍摄主体脸部的前方,但轻微的相机角度会令面颊狭窄显现更好的总体面貌。
相机设备
  在拍摄人物时,大部分拍摄主体都显露出令人不快的毛孔和皱纹。这就意味着使用普通摄影的设备-高对比度胶片、犀利的镜头、体现高度细节的大底片-不一定适用于你的人物肖像照。拍摄肖像时,小底片、高速胶片、较弱的色彩平衡、不太锐利的镜头、甚至价格便宜的老式变焦镜头也占尽优势。自动对焦和自动暴光当然是多余的,因为你将拥有许多时间来设置、对焦并且检查暴光。然而,大光圈有利于模糊背景并把注意力集中在眼睛上。焦距范围85-120毫米的镜头通常被称做人像镜头是由于它们方便的工作距离和显而易见的令人愉快的远景。
  实际上,对于人像摄影来说没有焦距的上限而是取决于你拍摄时房间的大小。我们照例使用300-600毫米焦距范围的镜头,并且我们喜欢其产生的效果。广角镜头甚至鱼眼镜头非常适用于环境型的人像摄影,但对于我们描述的光线设置,你最好不要使用中距望远/变焦或者更长的镜头。
  在人像摄影中,光线控制比光度更重要。因此,假如你更为认真的话,你要购置的第一样东西就是一只合适的入射式测光表。
提示:彩色负片具有较大的暴光宽容度,能够原谅在没有测光表时产生的暴光错误。尝试使用职业摄影师在婚礼和人物肖像照中使用的胶片,比如富士NPH和柯达真彩。这两种胶片对于皮肤颜色都很完美。
姿势,表情和结构
  除了光线,人像摄影的创造力来自于把脸庞、手臂、身体、色彩和表情组合在一起的动感。这里有几个基本注意事项:
  从观察拍摄对象开始。你要取其长避其短,作出决定。比如说,拍摄对象的哪一边脸更适合拍照。一定要观察下巴的高度,下巴稍微抬起或低下都会产生戏剧性的变化,令整个脸更具吸引力。
  想想什么是你拍摄对象的引人之处,把它转化成视觉效果。试图通过拍摄激发表情和姿势的鉴赏范围。简言之,就是在拍摄过程中抓住脸部的个性表情。
  不要要求你的拍摄对象微笑或者看上去在沉思,机智诙谐且有预见地启发你的拍摄对象微笑或者看上去在沉思。用语言和动作引出你要寻找的表情而不是要求那一表情。你将得到看上去更自然表情的报偿,因为它们看上起更自然。
  注意拍摄对象衣服和背景之间的色彩关系。确保主体的色彩互补而不是混作一团。避免衣服和背景颜色雷同。一件黑衬衫不会从黑色的背景当中突出出来。把烘托主体摆在优先位置。
提示:注意细节。是否有一缕头发挡在眼睛前?衣服上是否有松开的带子?确保你的拍摄对象手中在做着什么特别是要令手的位置看上去更吸引人。一个基本法则是你在拍摄时没有注意到的东西会在冲洗后跳出来表现出缺陷。多留意细节,你可以避免高昂的修正代价和其它头疼的东西。
提示:眼神接触对于大部分人像照是必须的,抓住眼睛中的光线也同样重要-它令人物神灵活现。假如你的拍摄对象戴眼镜,试着翘起脑袋,抬高眼镜,或者移动镜头来消除或者减轻眩光。总是聚焦在眼睛上,假如它们距离相机不一样,聚焦在最近的眼睛上。
光线选择
  通用光线:在大部分时候都适用的人像摄影光线设置。
  适用于:普通的人像照儿童/青年/短光设置/阔光设置
性格和戏剧型的光线设置
  适用于:粗犷的运动型的面孔/年长的男子/神秘型女子/裸体照/黑白照
青年之泉光线设置 
  适用于:中年妇女/老年女子/想要看上去年轻的男子/普通女子/神秘型的照片/儿童/面部特写
随机闪灯光线设置
  适用于:方便照/事件记录照/快照/身份照/鬼脸照
  最后,对照片构图的一点建议:让趣味点远离人像的正中。下一次你步行路过美术馆时,研究一下人像画,留意令你感动的照片和图画的结构,思考一下为什么。在其它物体上,你会注意到很少有照片或者图画肖像的眼睛在画框的正中间。
  我们说明的是,利用最简陋的工具也能拍出杰出的照片。并不是说你在专业摄影器材商店里看到的所有的人像照专业设备都是没有用的,它们是非常有用的。一个多滤灯系统,柔光箱等等诸如此类的设备都可以帮助你又快又容易地拍摄出出色的人像照。但容易并不等同于必要,并且在人像照中,最基本的要素是一只耗电低的简单闪光灯,能够令你人像摄影之路上走得更远,甚至非常远。

- 专业摄影师的9种经验
  专业摄影师拍摄优秀的照片并不都那么复杂,你也可以做到。
1、随身携带一台相机
  专业摄影师经常随身携带一台相机。无论是否拍照,他们一般都把它放在手边,即使是一台傻瓜相机。所以只要可能就要养成随身携带相机的习惯,即使你认为你不需要如果你是一个摄影师,你就会需要,每一位摄影师都会告诉你,他们曾经错过精彩的瞬间是因为没有带相机,总之,给你一个忠告:随身携带相机(和充足的胶卷)!
2、多多练习
  怎么区分专业摄影师和发烧友呢?显然,专业摄影师可以得到报酬,但是专业摄影师得到报酬是因为他们非常出色——他们出色是因为他们的摄影经验,专业摄影师很多的照片,在这方面有一个教训:你如果想成为优秀的摄影师,必须经常摄影,它能帮助你培养艺术的眼光,练习和研究能使你更上一层楼,而且通过练习,摄影的技术细节将成为第二位,使你有充足的精力进行创造性的思考。
3、怎样透过栅栏拍摄
  能用什么特殊装置使你在栅栏后面拍摄时摆脱栅栏的干扰呢?它就是:景深,如果你想透过铁丝网拍照,那么就要尽可能地靠近铁丝网,使用镜头的最长焦距和最大的光圈,取得最小的景深,从而让铁丝网在焦点以外,使之不在照片上出现,注意:如果你的拍摄对象在移动,照相机在慢门下追迫将出现模糊的栅栏。
4、天然的“三脚架”
  当使用慢门或长镜头拍摄时,重要的是使相机在曝光时保持稳定——手持相机抖动将造成不清晰的影像,特殊情况下,不可能经常(或被允许)带一个三脚架来稳固相机,但你能在拍摄时找到一些东西来支撑相机,以保证拍出较为清晰的照片,但要注意——不要损伤别人的汽车或古董桌子。
5、多次曝光
  如果你想在一张底片上多次曝光,在每次曝光时必须减少曝光量,以避免曝光过度,应当减少多少曝光量呢?有一个简单的经验是多重曝光时设置感光度,设定的感光度为曝光次数乘以胶卷的感光度,如果你使用ISO100的胶卷,需要三次曝光,那么100×3=300(可以设置感光度为320。最接近ISO300)重要的是:记住,在你完成多次曝光后重新设置感光度。
6、使用渐变镜
  如果你试图拍摄一幅美丽的风景照,傍晚的太阳照亮了远山,但是前景中的湖水处在阴影中怎么办?明亮的区域是那么美丽,以至于你不是让前景中的湖水曝光正确,远山曝光过度(不好)就是让可爱的远山曝光正确,前景中的湖水曝光不足(好一点,但还是不够理想)。解决的方法很简单:使用一枚中灰渐变镜以减少亮部的曝光量,让滤镜密度大的部分覆盖亮部,然后拍摄。
7、在前景中放置主体
  美丽的景色在现实生活中是非常壮丽的,但往往在照片上体现不出来,那么专业摄影师是怎样使人们对自然景色感兴趣呢?通常,简单的解决办法是在前景中包含一个主体,这里,摄影师在镜头附近布置了一个登山的伙伴,结果是拍出的照片比单纯雪地和远山。的照片更让人感兴趣。
8、平静地释放快门
  按动快门会使相机产生轻微的摇摆,即使相机放在三脚架上,如果你的照片不需要捕捉一个决定性的瞬间,你可以使用自拍装置释放快门而不使相机摇摆,有些相机甚至为这种用途提供了一个短时间的定时装置(快门释放2至3秒延时),当使用慢门拍摄,制作高倍率放大作品,或使用长镜头拍摄或从事微距摄影时,这种平静地释放快门的方法特别有用。
9、使用宝丽来后背
  当你在影室中使用闪光灯拍摄时,很难从取景器中准确看到照明情况,在昏暗的造型光下收小光圈检查景深是很难分析的,许多专业摄影师解决的方法是拍摄一张宝丽来测试照片,大多数中幅和大片幅相机生产厂家为相机提供宝丽来后背,用一分钟成像的宝丽来胶片拍摄测试照片,你可以很精确地看到照明效果和构图,检查光比,并检查景深——在使用真正的胶片前看到一切。

-- 拍好照片的十大要素
十大要素之一:时刻准备好你的相机
  有很多一生只出现一次的精彩画面都是在我们手上没有相机的时候出现的。为了能够拍摄到这些无价的照片,作为摄影发烧友的你,一定要随时随地手持一台能够拍摄的相机。如果你的专业相机的个头太大以至不便携带,我推荐你购买一台小巧的相机进行抓拍。我个人认为,一张在瞬间抓拍出来的普通照片,远比一张经过长时间安排的色彩丰富的图片来的有价值。
十大要素之二:让你的人像照片充满动感
  在拍摄人像的时候,不要让你的模特保持着一种姿势,可以让他尝试各种各样的动作。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效地避免图片中人物动作的僵化,而且可以让你的模特时刻保持一种自然的表情。
现在杂志封面的PLMM的照片都是在这种情况下拍出来的。
十大要素之三:使用大变焦
  在一般的情况下来说,你的镜头距离物体越近,拍摄出来的照片越好。因为近距离能够消除掉令人注意力分散的背景,使主题突出,而且能够得到更清晰的图像。现在很多的DC都能够在非常近的距离下进行拍摄。这为我们制造主题突出的图片提供了方便。
十大要素之四:使用简单的背景
  在相机或者当时的情况不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够进行远距离的拍摄。在这里情况下,尽量使用颜色和结构相对简单的内容作为背景。这样也能够突出你图片的主题。
十大要素之五:使照片的主题远离构图的中心
  虽然把主体位于构图的中心是一种非常正确的突出主题的方法,然而,适当的使图像的主题偏离中心能够增加图片的动感,而且这种不传统的方法也能够吸引大多数的目光。但是对中心的偏离一定要适度,否则会适得其反,造成图片构图散乱的结果。
十大要素之六:将前景物体置入风景照片中
  在我们拍摄远景物体的同时,最好能够把近距离的物体包括在图片中(比方说图片的四角)。这样可以突出图片的距离感,增加图片的深度。
十大要素质七:寻找合适的光源
  光对于胶片(CCD)的曝光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完美的光源能够使你的照片看起来富有色彩、有深度并且美化你所拍摄的物体。强烈的阳光只是众多光源中的一种,对于拍摄人物来说,多云阴沉的天气情况是最好的,因为这样的天气中,光线非常的柔和对于脸部的表现也非常的好。而在大晴天所拍摄的人像非常的锐利,而且会产生阴影。
十大要素之八:稳稳地拿住你的相机
  要想拍摄到锐利、清晰的图片,你的相机必须把持的非常稳。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在按下快门的时候,要匀速的轻轻按下,速度不要过快,否则会影响手持相机的稳定。你可以通过挂带构成一个三角的支撑以保持相机的稳定。当然,最好还是能够使用三角架。
十大要素之九:正确地使用你的闪光灯
  如果你能够充分地利用闪光灯,你就能够极大地提升照片的成像效果。特别是在室内。每台相机的闪光灯都有他作用的范围,在拍摄的时候要把物体至于闪光灯作用范围内。一般来说,闪光灯的有效范围在4~12英尺之内。不光是在室内,在室外闪光灯也能够发挥作用,他能够淡化阳光所产生的阴影,并且使色彩明亮。
十大要素之最后:使用正确的ISO SPEED(这个跟kodak的不一样......)
大家都知道不同的ISO值对应不同的光线。一般来说
ISO 100:晴朗、明亮的天气
ISO 200:多云、阴冷的天气
ISO 400:室内,夜晚
但是由于DC的特殊性,在高ISO值的情况下会产生噪点。所以有可能的情况下就尽量使用低ISO值吧。
最后加一句:多看看专家的照片,对自己有很大的提高。

- 室外辅助闪光
  在阳光下进行测光、顶光和逆光拍摄时,闪光灯可以用来作为辅助光以降低光比。这对人物摄影尤其适用,不但可以改善照明效果,而且有助于表现人物生动自然的面部表情。
  辅助光的光量要适当,不可将阴影全部打掉,否则就不自然了。附表1中提供的距离数据是以3:1的光比为基准的。要将光比降至2:1,只需将表中距离减少三分之一。要想升至5:1,则只要增加三分之一的距离即可。附表2中列出了辅助闪光的各种曝光值,与顺光时一样,主要取决于胶片感光度、快门速度和光圈值。在曝光量不变的条件下,变动速度和光圈的不同配合,能使你可以在维持同样光比的基础上改变与被摄物之间的距离。表中对顺光的基准曝光是以胶片感光度的倒数为快门速度,光圈为f/16。
由于大多数焦点平面快门与电子闪光灯的最高同步速度为1/60秒(有些可以到1/250秒),因此从表中能看到,可以成功地用作辅助闪光的距离范围也就比较有限。如果把一个发光量较大的电子闪光灯用于叶片快门,上述的有效距离就大得多了。例如,闪光灯发光量为2800BCPS,光比为3:1,从表中可以看出在6到24英尺距离的范围内,能够选用不同的快门速度。如在闪光灯上蒙上一层白手帕,就可以在附表1中一半的距离上使用。
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第一种方法:
1.用测光表测出物体在阳光下的正确曝光量,选择能与闪光灯同步的快门速度(例如,通常焦平面快门为1/60秒以下)。根据这个速度从测光表上找出光圈值。
2.从闪光灯或胶片说明书查出闪光指数。
3.闪光指数除以光圈值即为光比为2:1的闪光灯与被摄者之间的距离。
4.如要改变光比,可将上述距离再作如下换算:距离X1.5=光比3:1的距离、距离 X 2.0一光比5:1的距离。彩色片的光比宜为2:1或3:1;黑白片则为3:1到5:1。
第二种方法:
1.闪光指数除以闪光灯至被摄者的距离得出需要的光圈值。
2.将上述光圈再收小一档,光比即为3:1;收小二档,光比即为5:1。
3.用测光表测出当时阳光下的曝光值,再根据选定的光圈找出所需的快门速度。如果速度能与闪光灯同步,就按此拍摄。如不行,就适当改变灯至被摄物的距离,以得到所需的光圈与速度为准。
现场光加闪光
  在室内用闪光灯拍摄,闪光光线的亮度往往要超过现场光的亮度,以至于暴露出人工用光的痕迹,有损于照片的真实气氛。为避免这一现象,可以选择较低的快门速度,并且在闪光灯前(而不是在镜头前)加上一个中灰滤片以降低光线强度。光线强度降低了,就可以使用较大的光圈。较大的光圈和较低的快门速度,可以使现场光有更多的时间照射到感光片上。从而使照片显得更自然些。

- 拍摄美丽照片的五个要点
有时就算正确地操作照相机,也不一定能够拍摄出合心意的照片。这正是摄影的难处,同时也是摄影的乐趣。不过如果您能注意以下五点的话,一定可以拍摄出美丽的照片。
1、尽量把想拍摄的物体放大拍摄
如果尽量把想拍摄的物体放大的话,拍摄的效果会很有趣。拍摄一张照片的时候,注意不要像拍摄说明那样,这也拍些,那也拍些,应尽量突出想拍摄的对象。
  
2、看取景器时,不要只看被拍摄的物体,也要注意观察周围的环境
在拍摄时,有时会全神贯注地看着拍摄对象而忽略周围的背景。其实一张照片的好与坏,亦要视乎背景和环境之构图是否能取得基础上的平衡。
  
3、不要把没用的东西都拍进照片里
不要把没用的东西都拍进照片里如果在拍摄下来的照片中又有空罐又有不认识的人的话,那麽再好的照片也变得杂乱无章了。如果画面内出现了不必要的东西,应改变拍摄的角度或方式避免将这些物件摄入镜头内。

4、像图画一样选景
照片与绘画一样都是在四角的范围里进行,所在可以像绘画一样对画面进行构图选景后再拍摄想拍摄的对象。照片与绘画一样,都是一种心情的表达,所以拍摄时要一边考虑整体的布局,一边进行构图的配置。
 
5、按快门按钮轻且快
如果在拍摄时手有一点抖动的话,就算调校好焦距和曝光,整张相片也会模糊不清。所以在按快门时,要把手腕的力传到指尖,飞快地按下快门,避免相机的晃动。

- 新手摄影实用技巧
  一、保持相机的稳定
  许多刚学会拍摄的朋友们常遇到拍摄出来的图像很模糊的问题,这是由相机的晃动。你可以双手握住相机,将肘部抵住胸膛,或者是靠着一个稳定的物体,并且要放松,整个人不要太紧张。感觉你就像是一个射手手持一把松,必须稳定射击。
  二、保持太阳在你的身后
  摄影缺少了光线就不能成为摄影,光与影的完美结合,所以在拍摄时需要有足够的光线能够照射到被摄主体上。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太阳处于你的背后并有一定的偏移,前面的光线可以照亮被摄主体,使它的色彩和阴影变亮,轻微的角度则可以产生一些阴影来显示出物体的质地。
  三、缩小的拍摄距离
  有时候,只需要简单地离被摄物体近一些,就可以得到比远距离拍摄更好的效果。你并不一定非要把整个人或物照下来,有时候,只对景物的某个具有特色的地方进行夸大拍摄,反而会创造出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图像出来。
  四、拍摄样式的选定
  相机举握方式不同,拍摄出来的图像的效果就会不同。最简单的就是竖举和横举相机。竖着拍摄的照片可以强调被摄主体的高度,比如说拍摄红杉,而横举则可以拍摄连绵的山脉这类图像。
  五、变换拍摄风格
  你可能拍摄过很多非常好看的照片,但它们可能都是一种风格,看多了就会给人一成不变的感觉,所以你就应该在拍摄中不断尝试新的拍摄方法或情调,为你的相册增添光彩。比如说你可以分别拍摄一些风景、人物、特写镜头、全景图像、好天气拍摄的可坏天气拍摄的等等。你可以走到哪儿拍哪儿,只要你觉得这个画面很有趣或是很有意义,可以随意发挥。
  六、增加景深
  景深控制对于拍出好照片非常重要。我想每个摄影者都不希望自己拍摄的照片看起来就像是个平面,没有一点立体感。所以在拍摄中,就要适当增加用于显示相对性的物体。比如说你要拍摄一个远处的山脉,你就可以在画面的前景加上人物或是一棵树。使用广角镜头就以夸大被摄体正常的空间和纵深感的透视关系。
  七、正确的构图
  一幅好的图像是由于它的构图非常恰当。摄影上比较常见的构图就是“九宫格法”;画面被分为三部分(水平和垂直),然后将被摄物体置于线上或是交汇处。总是将被摄物体置于中间会让人觉得厌烦。
  八、捕获细节
  使用广角镜将“一切”东西都囊括在画面中总是很有诱惑力的,但是这样的拍摄会让你丢掉很多细微的地方,有时还是一些特别有意义的细节。所以这时候你就可以使用变焦镜头,使画面变小,然后捕捉有趣的小画面。
  九、地平线的位置应用
  当地平线的位置不同时,强调景物的效果也不同。比如说想强调陆地,就使用高地平线。想强调天空就使用低地平线。[$nbsp][$nbsp]

- 四种方法减轻“红眼” 
 正常人的瞳也大小能自动调节,光线增强时,瞳也缩小,光线减弱或到暗处时自动扩大,当被摄人物位于室内或其它光线暗淡处时,扩大后的瞳也曝露出无数的毛细血管,若以闪光灯为光源拍摄,拍出的人像自然会出现如同兔子一样的红眼,俗称红眼现象。带有红眼现象的人像作品,看上去极不舒服,应努力避免红眼现象的产生,具体可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1.减缓红眼现象功能:现在相当多的相机及配套的闪光灯(包括带内藏式闪光灯的单反机),具有这种能有效减缓红眼现象的功能,摄影者只要选择这一模式并拍摄,后出的人像就绝对没有红眼现象,使用起来非常简单。该项功能也是依据瞳也遇强光扣自动收缩的原理,在正式闪光之前先作一次预闪光以使瞳也自动缩小,然后再正式闪光拍摄,因而拍出的人像没有红眼现象。由于正式闪光拍摄要待预闪光完成后才能进行,从确定拍摄到快门真正被释放曝光相距一段时间,因此该模式尤其不适合于作为抓拍用途。
  2.交镜头的光轴与闪光灯的光轴错开:利用闪光灯作为光源拍摄时,实际上有镜头的光轴与闪光灯发光部的光轴分别对着被摄体,这两根光轴相距越近、越接近平行,拍出的人像作品越容易出现红眼现象。通常两根光轴相距不足70MM,较易产生红眼现象,相距在90MM以上,产生红眼现象的可能性就小得多。比较内藏闪光灯与热靴式闪光灯,内藏式闪光灯的发光部距离镜头近得多,闪光灯发光部的光轴与镜头的光轴更接近平行,而热靴式闪光灯的光部高耸于相机的五棱镜之上,闪光灯发光部距离镜头光轴相交的角度也大一些,因此带内藏式闪光灯的单反机、平视取景相机,利用闪光灯拍人像,发生红眼现象的可能性也大得多,不过带内藏式闪光灯的单反机、平视取景相机,,多具备减缓红眼现象功能的单反机,可以考虑将发光部对着墙壁或天花板作反射闪光,将顺光改变为侧光或顶光,同样可以在相当程度上避免红眼现象的产生。
[$nbsp] 3.控制摄距并且避免使用长焦头:摄距越远,镜头光轴与闪光灯发光部的光轴越容易趋向于平行,产生红眼现象的可能性了因摄距的拉远而增大,因此应控制摄距,一般将摄距控制在1-2米范围内,可相当有效地避免红眼现象 。此外,利用长焦头的目的多是为了便于从远处拍摄,使得摄距因此而拉长了,应避免使用长焦头,尽量用焦距较短的镜头靠近被摄体拍摄。
  引导被摄者:正常人的瞳孔只要受到较强光线的刺激,瞳孔就会缩小,因此可以采用各种手段让被摄者的瞳孔在正式拍摄前缩小,用闪光灯作预闪只是多种方法中的一种,此外,还可以引导被摄者在正式拍摄前先望一会诸如灯光等拍摄现场的发光体、其他明亮的物体,同样可以让被摄者正式摆好姿势后,不会因闪光要预闪而耽误拍摄电动机。此外,比较简单的带内藏闪光灯的平视取景相机,早期的单反相及配套闪光灯,多不具备减缓红眼现象功能,采用这种引导被摄者的方法也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nbsp][$nbsp]

- 怎样处理好眼神光
  眼神光是利用照明手段在人物眼球虹膜上形成的高光点。人物摄影要示传神,就必须刻画好眼睛这扇心灵的窗户,而眼神光点又是人物照片传神的集中点。在人像摄影过程中,如果你想使照片有感染力,就要确保人物眼睛对焦清晰,并拍出眼神光点。
  眼神光点,是通过被摄对象前访辅助光照射而产生的,灯数多,眼神光点也多。眼神光点过多,眼睛就会散神,拍摄时应注意,最好只出现一点或两点。
  被摄对象原则问题无灯照射,即不产生眼神光点。例如,室外拍摄人物,如果运用逆光,眼睛前方无直接光线照射,不会产生眼神光点;如果运用反光板或闪光灯作辅助光,眼睛上就会出现眼神光点。
  眼神光点不宜太大,而眼神光点的大小,与被摄对象前方辅助光的强弱、远近有关。灯光强,距离近,眼神光点大;灯光弱,距离远,眼神光点就小。光点过大,就像患有白内障,反而带来削弱眼神的副作用。
  要拍摄好人物的眼神光,就必须掌握眼神的位置对表达情绪的作用之规律。一般来说,眼神朝上,表示期望、等待、憧憬、向往、崇拜、敬仰、惊讶、乞怜等情绪;眼神居中,表示关注、严肃、喜悦、愤怒、困惑、惧怕、慈祥等情绪;眼神朝下,表示深思、痛苦、羞涩、胆怯、自惭、内省、追忆、陶醉、悲哀等情绪;眼神斜偏,表示轻蔑、娇嗔、含羞、顽皮、惊奇、猜疑、憎恶等情绪。眼神光点的位置,取决于被摄对象前方辅助光的角度。灯光高,光点位置上移;灯光低,光点位置就下移。如果眼神光点恰在瞳孔的正中间,反会注视呆板的感觉,眼神光的位置应与摄人物我视线方向一致,一般以偏离瞳孔中心的位置为好。
  为了表现好眼神光点,要避免眼白上出现光斑。如果被摄对象前方的副光灯过分向左可右偏移,非但不出现眼神光点,眼白上反而会出现讨厌的长形光斑,影响眼睛的美观,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改变副光灯至适当的位置,就可消除这种现象。
  要拍摄好人物的眼神,还要善于引导。人像摄影是瞬间完成的记实性创作,把人的眼神“抓真、抓准、抓活、抓牢”,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摄影师拍摄前对被摄者的引导。摄影师要根据不同的被摄对象,采用不同的引导方法,让被摄者摆脱摄影环境对他们造成的陌生、拘束、畏惧感,恢复他们的“自然态”。
  对眼神的引导有如下几种方式:1启发式--这种引导方式普遍应用于成年人。摄影师可以通过交谈,帮助被摄者消除紧张心理,使之进入一种符合自己本性、气质而又与所摆姿势相吻合的情绪境界。2吸引式--这种引导方式特别适合儿童。因为孩子对语言的启发往往不能领悟,只有靠用鲜艳悦目的东西来逗引,吸引他们的眼神。3命令式--在拍摄多人团体照时,常常需要采用这种方式。因为团体照人多,摄影师不可能对每个人都进行发引导,只能采用命令的方式,才能使众人目光一致。[$nbsp][$nbsp]

-- 技巧突破六要素
  作为一名摄影师,随时随地捕捉令人兴奋的不同寻常的瞬间,是很容易实现的目标之一,然而就在按下快门的一瞬间,依然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审美取舍,以便获得更为完美的结果。下面所介绍的就是审美突破中最重要的六个部分。这是摄影技术杂志的编辑迪安.贝雷在作为专业摄影师布莱恩.佩特森的助手时所学到的,当时他参加了佩特森的一个摄影学习班,受益匪汪。尽管其中的一些初看是老生常谈,但是仔细琢磨,还是很有道理的。
  1.观察的视点
  要想获得一张好的照片,一个简单但是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改变拍摄的视点。要学会将照相机离开习惯的视平线的位置拍摄,结果将会变得戏剧化。比如拍摄大部分家庭和孩子的照片,要么使用一架梯子、通过一扇窗户、站在汽车的顶上俯拍,或者就是躺在一条沟里向上抑白。试图通过现场的任何有利条件,不断改变典型的透视效果。这样的结果肯定要比从眼睛水平线的位置拍摄来的有趣。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关键是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从不同的视点刺激自己的想象力,从而保持持久的兴趣,照片就会不同凡响。
  2.背景处理
  有时候,如果前景中的主体具有相当强烈的刺激力,而背景中有可能出现容易分散注意力的特殊影像时,最好的方式就是重新选择一些中性的背景。正如画面中所展示的,背景中的草地所提供的平和的效果,可以有效地使观众将注意力集中到主体中,如果背景中有些无关要紧的物体,很有可能就成为分散注意力的成分,使主体的影响力大为削弱。我们在拍摄时往往会受到“视觉选择性”的干扰,只注意了主体,却忽略了背景的破坏力。
  3.图像中的图像
  当你原先想拍摄一些视角比较宽阔、包容比较完整的画面时,是否可以提醒自己作进一步的分析,多看一眼。许多时候画面中的一部分可能要比完整的画面更有价值。
  4.景深的作用
  通过对光圈的控制,可以有效地引导观众的注意力集中于某些细节,或是呈开放的状态让观众自己选择需要的东西。
  5.设计构成的因素
  许多书中都提到了设计构成因素,其中有六个可以注意的成分:线条,图案,肌理,形状,组合以及色彩。选择其中的任何一种成分,都可以析射出一种观念。比如选择图案,可以像照片中那样从花卉中去组合一些元素。但是要注意的是,你需要是图案,而不是花卉,花卉只是让你描绘图案的基础对象。你还可以选择其他,比如水果或是耕耘的土地。这此被选择的对象需要发挥你的相象力--尤其是选择其中的一些局部。还有可以利用透视的关系,比如将摩天大楼变成线条的汇聚空间。这样的拍摄可以有效地训练自己的观察目光,从传统的观察中找到新的方向。
  6.充满画框
  一只鸟和一只鹿,往往看到它们在画面中只是一个小点。这就提醒我们在一幅照片中必须放弃许多东西。其实在按下快门以前,你应该考虑在画面的上下左右是否有不需要的东西存在。如果有的话,最好的方法就是再靠近一点拍摄。通常一个细节要比完整的画面更刺激人们的想象力,有时当我们无法靠近一个主体时,就应该想是否可以换用更长焦距的镜头,将无关紧要的东西全部排除在画面之外。[$nbsp]
 楼主| 发表于 2007-4-24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分享摄影基础知识

终于转完了,超累!
大家慢慢看吧!
发表于 2007-4-24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分享摄影基础知识

  转帖也是个辛苦活儿呢~~~xx(xx(xx(

  字太密了,看一会儿没看完,先支持一下。。。

  放这儿慢慢看,谢楼主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山友户外网

GMT+8, 2024-12-28 10:02 , Processed in 0.1876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