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友户外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skyflyer

八千里路云和月——2007仲秋之川藏进青藏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8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八千里路云和月——2007仲秋之川藏进青藏出

:O):O)实在是太美了,我那颗原本就不安分心哪~~已经快受不了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10-8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回复: 回复: 回复: 八千里路云和月——2007仲秋之川藏进青藏出

天下无鬼 wrote:
<BR> 问题是骑行或徒步成本更高于坐车B)花的时间更不用说了:~) <BR> 国庆刚骑去厦门,发现一KM起码得一块钱以上的成本:O):O)

说得没错。
不过付出与得到,往往是成正比的。
发表于 2007-10-8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八千里路云和月——2007仲秋之川藏进青藏出

:~):~):~)真受不了,太美的会不会伤害到眼睛呀B):O):O):^)
发表于 2007-10-8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八千里路云和月——2007仲秋之川藏进青藏出

眼福,心服
为那纯净的美!
发表于 2007-10-8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回复: 八千里路云和月——2007仲秋之川藏进青藏出

天下无鬼 wrote:
又一次坚定我要骑车去西藏的信念:}):})

回来铁定是罗圈腿.......:})
发表于 2007-10-8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回复: 八千里路云和月——2007仲秋之川藏进青藏出

skyflyer wrote:
过了通麦天险后忽尔抬头,视野上方一座巍峨雪山。 <BR> 我想都没想就兴奋地大叫起来——南迦巴瓦。 <BR> 车上一下乱了,连久经川藏考验的司机都很激动,赶紧刹车。


你竟然看到了南迦巴瓦,真是有缘人啊。某些人在那待了好些时日也没看到。
唉,又睡不着觉了~~~~~~B)
发表于 2007-10-9 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八千里路云和月——2007仲秋之川藏进青藏出

我已中毒太深,是你放的毒!剧毒!
 楼主| 发表于 2007-10-9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回复: 八千里路云和月——2007仲秋之川藏进青藏出

飘曳 wrote:
:~):~):~)真受不了,太美的会不会伤害到眼睛呀B):O):O):^)

不过应该会净化心灵吧
 楼主| 发表于 2007-10-9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回复: 回复: 八千里路云和月——2007仲秋之川藏进青藏出

风雨断肠人 wrote:
<BR> <BR> 你竟然看到了南迦巴瓦,真是有缘人啊。某些人在那待了好些时日也没看到。 <BR> 唉,又睡不着觉了~~~~~~B)

确实好运,我们可几乎是一路淋着雨从成都到波密,从八一到拉萨一段亦是阴雨。
只在波密到八一一路晴了小半天,正好看见南峰
发表于 2007-10-9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八千里路云和月——2007仲秋之川藏进青藏出

什麼時候可以只玩不工作呀
发表于 2007-10-9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八千里路云和月——2007仲秋之川藏进青藏出

好美!跟着神游一番!
 楼主| 发表于 2007-10-9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回复: 八千里路云和月——2007仲秋之川藏进青藏出

聪明的妖精 wrote:
什麼時候可以只玩不工作呀

退休呗
发表于 2007-10-9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回复: 八千里路云和月——2007仲秋之川藏进青藏出

skyflyer wrote:
这种野花在高原随处可见,一直有朋友在问是不是格桑花,却是谁也无法作答,因为真正的格桑花长成什么样,我们谁也不曾得到过权威人士的指点和确认。 <BR> 回家查了一下《中国国家地理》318景观大道专辑,里边解释说格桑花并不是特指某种花,而是包括了高山雪莲、高山杜鹃、高山兰花、狼毒花等许多个品种。 <BR> 所以绽放在高原大地上的一切美丽鲜花,都有被喜欢它们的人们称为“格桑花”的可能。 <BR> 那么,但愿每个人都找到自己心目中的格桑花吧。


一直以为这个就是格桑花呢。在无数的游记里看过过她,爱上了她的热烈。这一次川西北之行,一路上都有她的陪伴。在白玉的白玉寺,见到一位17岁的活佛,他不知道汉语怎么讲,藏语音译过来是“尼嘛美托”,我似乎还在一个地方看到有人说她叫“秋樱”。

很喜欢这种花,我也拍了好多。不过花期将过,好多都谢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0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八千里路云和月——2007仲秋之川藏进青藏出

维他命K wrote:
<BR> <BR> 一直以为这个就是格桑花呢。在无数的游记里看过过她,爱上了她的热烈。这一次川西北之行,一路上都有她的陪伴。在白玉的白玉寺,见到一位17岁的活佛,他不知道汉语怎么讲,藏语音译过来是“尼嘛美托”,我似乎还在一个地方看到有人说她叫“秋樱”。 <BR> <BR> 很喜欢这种花,我也拍了好多。不过花期将过,好多都谢了。

确实有朋友告诉我叫秋樱的,这个名字很诗意
后来在网上GOOGLE到这叫张大人花。

在拉萨,藏族同胞都熟悉“张大人”花,叫得出它的名字;在拉萨,到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布达拉宫高高的石阶两侧、宫墙脚下,她成百上千朵地怒放着;拉萨河畔的十里长街上,她成千上万朵地随风摇曳着;在西藏重镇日喀则,她高贵地昂首挺立着;在边陲小城亚东,她温柔地为人们的家园守望着。可以说,“张大人”花的踪迹遍布世界屋脊。

  援藏生活的6年间,每当夏秋之际,在我居住的小院里,以及院墙外左左右右的地面上,也开满了红色、白色、粉色的“张大人”花。这些令人心醉的花,有些是我秋天采下种子精心保存后,在来年春天亲手种下的,有些则是靠这种花自身的繁衍能力延续下来的。

  “张大人”花属菊花科,花朵呈菊花状。由于拉萨终年阳光灿烂,光合作用充分,此花高者可达两米,绿叶修长,每株可开花几十朵,且久开不败。更加神奇的是,“张大人”花生命力极强,花籽入土,只要地面湿润,几天之内便可破土而出,长成嫩芽,一个月后便可开出艳丽的花朵。熟悉这种花的人都说,“张大人”花是拉萨的一道当之无愧的风景。

  中国的花卉品种有千千万万,但以人的名字命名的花却极少听说。

  这是一个在西藏高原流传了近百年的故事。

  原来,“张大人”指的是清朝末年的驻藏帮办大臣张荫棠。张荫棠是广东南海人,汉族,晚清政府的一位高级官员。1892年(清光绪18年),张荫棠被委任为内阁中书,次年考入海军衙门章京。1896年起任驻美国使领馆三等参赞、旧金山领事,后调任驻西班牙代办。1902年随清廷外务部门官员唐绍仪赴印度与荚人交涉西藏事务。1904年至1906年,张荫棠又受清政府之命,多次参与处理美国侵略西藏问题,为维护国家主权据理力争。他上奏朝廷说,藏区局势岌岌可危,应用兵收权,整顿西藏,刻不容缓。并提出了新的治藏政策。他在给外务部的电报中说:“英人经营西藏,已非一日,耗资不下千万,阴谋百出。”“窃思藏地东西7000余里,南北5000余里,为川滇秦陇四省屏障,设有疏虞,不独四省防无虚日,其关系大局实有不堪设想者。”“况英人亦视我在藏兵力之强弱,能否治藏以为因应,我能自治,外人无隙可乘,自混觊觎见之心。” 张荫棠的上书可谓赤子之心,慷慨陈言,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张荫棠提出的治藏政策受到清政府的重视。清廷首次破格重用其为副都统,任驻藏帮办大臣。1906年10月12日,张荫棠经印度大吉岭进藏抵达拉萨,僧俗官员以及各族群众到郊外接官亭迎接。他到任后目睹英军侵略藏边、专横跋扈、殴毙人命的罪行,更增加了他变法图强,改革藏政的决心。他首先弹劾昏聩误国的驻藏大臣有泰及10余名满、汉、藏族贪官污吏。接着整顿藏事,上奏“治藏刍议” 19条,主张清查户口、赋税,设置西藏行部大臣、会办大臣等,分治外交、督练、财政、学务、盐茶、巡警、农务、工商、路矿等9局事务;筹饷练兵,修筑交通,兴办教育,振兴农工商业,开发矿产,革除苛政,废除乌拉差役,设立银行,改良风俗,办理一切新政。张荫棠还把《训俗浅言》、《藏俗改良》两本小册子译成藏文,散发各地,人们普遍称此为“钦差训育”。

  但是,张荫棠的改革措施触动了西藏政教合一社会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引起了他们的恐慌和对抗,也引发了英印政府的无理抗议和驻藏大臣联豫的猜忌诬告。清政府担心由此酿成大祸,遂于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5月将他调离西藏,命其与英人谈判修订《西藏通商章程》。1908年张荫棠任外务部右参赞。宣统元年(1908年),张荫棠出任驻美国、秘鲁、墨西哥、古巴大使。1935年,张荫棠病逝,身后留有《西藏奏犊》5卷。

  对张荫棠的治藏方略,藏族学者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对“张大人”花也作了出色的注解。1990年6月出版的,由恰白、次丹平措、诺章、吴坚、平措次仁等人撰写的西藏历史巨著《西藏通史——松石宝串》中写道:“张荫棠是位颇受变法维新思想影响的官员。他提出的发展工商事业、开发矿产、便利交通、发展教育等有关发展西藏的主张及措施对西藏的事业起到了积极作用,深受藏族人民的称赞。他带来的花种人们取名为“张大人”,这种花现在遍及西藏的东南西北,成了纪念这位大臣业绩的象征。”

  关于“张大人”花,一位藏族作家还作过这样的描述:西藏处于高寒地区,在拉萨,原本极少有树木花卉,且品种单一。驻藏大臣张荫棠入藏时曾带入各种花籽,试种后,其它的花籽无法生长,唯一有一种花籽长出来呈“八瓣”形,且耐寒,花瓣美丽,颜色各异,清香似葵花,果实呈小葵花籽状。一时间,拉萨家家户户都争相播种,然而谁都不知道此花何名,只知道是驻藏大臣带入西藏,因此起名为“张大人”相传至今。当时西藏通晓汉语的人很少,而会说“张大人” 这一词汇的藏族同胞却大有人在。直到现在,许多不会说汉语的藏族老人谈论此花时,也仍然能流利地说出“张大人”这三个汉字。

  这就是“张大人”花的来历。百年前,由于受到历史和社会条件的制约,张荫棠的治藏方略“壮志未酬”,但他在西藏留下了久开不败的“张大人”花,播下了实行社会变革的种子。这一变革在他逝世16年后,终于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以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的形式得以实现。半个世纪以来,发生在世界屋脊上的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革震动了全世界。今天,盛开在西藏高原“张大人”花就是对张荫棠这位改革先驱的最好纪念。
发表于 2007-10-10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八千里路云和月——2007仲秋之川藏进青藏出

呆在这么美的地方会不会不想回来咧)
发表于 2007-10-10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回复: 八千里路云和月——2007仲秋之川藏进青藏出

聪明的妖精 wrote:
什麼時候可以只玩不工作呀

睡著的時候
发表于 2007-10-10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八千里路云和月——2007仲秋之川藏进青藏出

窒息
发表于 2007-10-11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回复: 回复: 八千里路云和月——2007仲秋之川藏进青藏出

[quote]skyflyer wrote:
<BR> 吓,不懂了吧,南迦巴瓦虽美,但是这个第一是国家地理评出来的,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BR> 我心中最美的,仍然是贡嘎山…… <BR> 那样一步一个脚印用全身心丈量的出来的旅程,还有那样近距离的仰望和刻骨铭心的穿越,是什么都不能比拟的。:})

对南迦巴瓦的向往就留给2008了。

期待,我的贡嘎徒步,与贡嘎一起迎接到2008年的第一缕阳光。

(楼主的贡嘎徒步攻略能否分享下)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1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回复: 回复: 回复: 八千里路云和月——2007仲秋之川藏进青藏出

自游自在的鱼 wrote:
对南迦巴瓦的向往就留给2008了。 <BR> <BR> 期待,我的贡嘎徒步,与贡嘎一起迎接到2008年的第一缕阳光。 <BR> <BR> (楼主的贡嘎徒步攻略能否分享下)

好象以前有在山友发过,不过我找不到了:})
要不留个MSN或MAIL什么的,可以私下传给你:})
发表于 2007-10-11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八千里路云和月——2007仲秋之川藏进青藏出

八千里路云与月,才那么点PP,不精华都不行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山友户外网

GMT+8, 2024-6-10 01:52 , Processed in 0.07803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